【光明时评】
成渝中线、成达万等高铁提速建设,渝昆高铁川渝段建成通车,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一条条“蜀道”勾勒出了西南大地上的万里通途,也映照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的火热图景。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推动成渝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五年,是成渝两地协同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突出进展: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建成综合网络,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协同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支柱。同时,两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筑起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化成渝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共同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质量,将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踏上新的征程,迎来新的机遇。
五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成渝协同发展重点要放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方面,实现联合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成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保障,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继续完善成渝地区对外联络通道的建设,更好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支点和陆海新通道综合枢纽的作用。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品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聚合国际国内资源,打造中国经济的主要内陆支点,加快建设陆海新通道,逐步迈入积厚成势、整体跃升的新阶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成渝地区取得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定位之一是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五年来,西部科学城的建设,川渝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增加,充分表明,两地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料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实施以来,协同创新指数从2020年的100.00提升至2023年的173.47,年均增速达20.16%。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影响力已超出川渝地区,对西部地区产生巨大的赋能作用。以科技协同创新为抓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保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强劲增长态势。同时,应通过资源共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双城注入新的动力;通过成渝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双城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将唱好“双城记”、奏响“协奏曲”,共创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光辉前景。
(作者:孙久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