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赓续传统友谊,推进中非务实合作

    作者:王珩 周星灿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08日 12版)

        2024年12月2日,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乘客走在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的轻轨蓝线的站台上。新华社发

        由中企承建的纳米比亚北部东卡万戈区伦杜市恩达马村“村村通”项目修建的道路。新华社发

      1月5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邀访问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这是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在此期间,中尼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乍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刚果(布)则接任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2025年将迎来中国和纳米比亚建交35周年。王毅此次访非,既是推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最新成果,推进“六个现代化”务实合作,也是对中非传统友谊的赓续,对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源远流长承前启后

      中非团结友谊源于争取民族解放的并肩奋斗,发展于老一辈领导人的精心培育,升华于新时代的全方位推进。

      “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始终是中非友好合作的原则基础。20世纪中叶,周恩来总理代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访非,提出中国处理同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关系的五项原则及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为中非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始终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鲜明特征。从援建中非友谊里程碑坦赞铁路,到弥合非洲“免疫鸿沟”、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再到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加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多非洲国家加入金砖组织、成为金砖伙伴国,中国始终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推动中非合作行稳致远。当前,绿色发展成为中非合作新的着力点。中国凭借自身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帮助非洲国家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优化其能源结构,减少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当地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互联网企业积极走进非洲,助力当地搭建数字基础设施,推广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创新应用模式。中非双方深知,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唯有紧密携手、协同共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为增进中非人民福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主持公道、捍卫正义”始终是中非友好合作的道义担当。从50多年前非洲国家大力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所有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再到中国积极推动解除针对非洲国家不合理的单边制裁,双方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非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共同抵御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面对个别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动辄以自身利益为导向,推行单边主义行径,破坏国际规则与秩序,中非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发出正义之声,以实际行动表明,国际事务不应由少数国家独断专行,而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充分尊重各国主权平等,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倡导建立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全球贸易秩序,为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顺应时势、开放包容”始终是中非合作的时代风范。近年来,中国积极同非洲加强科技创新战略沟通与对接,分享科技发展经验与成果,推动双方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已同非洲16个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与非洲国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联合实验室、创建了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打造了中非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协作网络和信息平台,还与非洲多国在农业、轻工业、新能源等领域广泛共建联合研究平台,累计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超过22万名,有力提升了非洲的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科技合作将迈向新的高度。

    中非现代化将推动世界各国团结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中非要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其中包括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开放共赢的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与和平安全的现代化。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现代化的合力将推动更多国家团结合作。

      中非应对现代化复杂挑战的精神更为坚韧。中国与非洲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中非人民在人文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包容并蓄、积极合作的文化生态。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的碰撞融合,这种包容性助力中非人民既能吸纳外来先进文化与技术,又能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以开放姿态应对文化冲击与挑战。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中非人民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尤其是在数字技术领域,中国建设了非洲一半以上无线站点及高速移动宽带网络,服务超过9亿非洲人民,超过1500家非洲企业选择中国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伙伴,成为中非人民凭借创新精神成功应对现代化挑战、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动例证。

      中非以现代化驱动世界团结合作的步伐更坚实。中非凭借自身的发展经验与资源优势,积极投身于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行动中。中非合作积极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世界秩序贡献力量。2024年,埃及和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2025年,乌干达成为金砖伙伴国。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为非洲产业发展提供契机。中非形成的新型发展中国家合作模式必将推动更多国家团结合作。

    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启新篇

      2025年将是落实北京峰会成果的关键一年。中国将继续加大对非合作的资源投入,同非洲携手推进重点领域合作,支持非洲一体化建设和非洲国家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作出贡献。

      以中非合作论坛为抓手,构建更具经验智慧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是新时代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中非双方要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对接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非盟《2063年议程》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区域,对论坛新一届会议的成果和举措进行设计和磋商,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努力把会议办成凝聚共识、挖掘潜力、带来福祉的国际对非合作重要窗口,推动中非合作走在全球发展合作前列。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基础,构建更具战略定力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非洲国家积极支持,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力量。当前中非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非洲自贸区正式实施,非洲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加速推进,给中非合作扩展更大发展空间。中非双方要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以基础设施等“硬联通”为基础方向,持续加大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的合作力度,为中非合作搭建坚实的物质桥梁;以规则标准对接等“软联通”为重要支撑,加强政策沟通,消除合作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营造更加便利、高效的合作环境;以增进民间交流、文化互鉴等“心联通”为情感纽带,拉近中非人民之间的距离,厚植中非友好的民意基础。深化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非之间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以推动全球南方为引领,构建更具发展底气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要厚植友好基础,深化双方治国理政和发展经验交流互鉴,加强战略沟通与互信。要坚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共同发展,深入推进中非政府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为双方企业和民间组织搭建更多、更优质的合作平台。要密切国际协作,坚定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方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携手全球南方推动人类进步。

      (作者:王珩 周星灿,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