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是一所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大学,环境艺术系以全力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坚持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基于自身良好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优势特色,学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农产品包装设计创新实践,打造了以包装设计为主要内容的文创工坊、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工坊、非遗技艺大师工坊,同时委派教师深入兄弟院校和相关企业调研,合作建立包装设计孵化基地,探索构建包装课程与设计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包装设计创新能力。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探索商品包装与插画设计的创新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教融合、科教协同,深化“碳达峰”“碳中和”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力量支持,与各地企业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文旅融创、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深入调研 精准定位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环境艺术系积极投身于农产品包装与插画设计的融合创新实践。为确保设计作品能够真正贴近市场需求,设计团队深入乡村一线,对农产品展开了细致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文献调研及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准确把握农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精准定位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方向,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环境艺术系“兴新向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深入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运用专业知识对柏各庄大米产品包装及宣发海报进行改进设计。通过访谈,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治理与农业发展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挖掘文化 创新设计
农产品是乡村本土化的内生资源,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有着重要作用。环境艺术系设计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地域文化,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与良好社会形象的农产品品牌,将产品的文化特色融入包装设计中,切实提升其产品附加值,为消费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促进农产品销售量全面提升。同时团队通过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元素,将艺术手法融入作品设计,实现了产品文化内涵与艺术形象的有机统一。在设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外包装时,师生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标志建筑等元素入手,通过提炼其图案形状、色彩线条,借助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手法,设计出具有差异性与辨识度的包装,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特色;同时,还注重插画设计的创意性和故事性,以形象生动的插画形式讲述农产品故事,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使产品包装与插画设计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注重环保 绿色设计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设计已成为农产品包装与插画设计的重要趋势。在设计过程中,团队师生注重选用可降解塑料、再生纸等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优化包装设计结构,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提高包装的回收利用率;在插画设计中,注重运用绿色元素和环保理念,引导消费者关注农产品的环保属性。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环境艺术系在校园内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创新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对快递包装盒二次利用,将其改造为农产品包装,并搭配学生手绘的插画图案,解决了校内60%以上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问题。
产学研结合 推动创新
环境艺术系鼓励具有良好创意思维与创新水平的师生,结合各类产品特点与品牌特色,抓准消费者需求痛点,深入研究产品包装创新设计的有效策略,同时与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积极合作,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训项目,更好对接市场需求、明确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中设计经验丰富的人才到学院开设课程,讲解设计项目案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课程,构建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院与河北宏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为环境艺术系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开展包装设计实践,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产品包装设计的市场需求,设计出兼具实用性与创新审美性的产品包装,为农产品营销推广提供助力。同时,在2024年“建行杯”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环境艺术系学生凭借作品《宏都熟食——手绘插画在包装中的设计与应用》获铜奖,真正做到了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性的有效提升。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要求,进一步夯实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服务能力,让艺术设计走入田间地头、走近农户农企,赋予农产业品牌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好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作者:韩旭 王楚鑫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