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发布公告,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至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正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热忱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
在做好免签服务的同时,积极优化语言服务也至关重要。从基础的旅游咨询到深度的文化交流活动,都需要周到的语言服务作为支撑。良好的语言服务能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际友谊。在海关、交通、食宿、旅游、商贸等一系列环节中,适合的语言景观、完善的多语指示系统、便捷的咨询服务窗口以及应急语言服务的准备,能够为外籍旅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的语言支持,确保国际朋友在过境期间生活愉悦。融合自动翻译、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的多语言旅游产品,则能为国际朋友提供沉浸式互动旅行体验。还可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偏好需求,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发多语种宣传文案和丰富的旅游产品,比如中华饮食、风俗文化、智慧农业、科技教育、体育、中医中药等,让国际朋友在10天的过境免签期间充分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看见中国美景,感受中国魅力。当过境体验转化为美好记忆,讲好中国故事才可能成为来华朋友们传递中国热情与力量的自觉行动。
充分发挥中文服务价值,让世界深度领略美丽中国。中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于国际友人而言,掌握一些简明的中文词语与表达方式,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深层次感受美丽中国。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不断优化,短期中文培训的市场需求必然增加,应积极开发简明的中文课程及文化资源,帮助外国友人通过简明中文快速获取基础信息、进行简单交流。中文所描述的北国冰天雪地的辽阔壮美、南疆热带雨林的神秘繁茂、东部繁华都市的现代活力以及西部古老村落的宁静古朴……这些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激发了中文学习者对中国这片神奇土地的探索欲望。过境免签政策则为学习者提供了在真实中文语境中实践语言技能、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宝贵契机。应积极开展“中文+旅游”等专门用于中文研究的课程设置,将文旅融入国际中文教学,帮助学习者在掌握中文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帮助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友好使者,成为连接不同文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共创融通共享的话语体系,以多元叙事立体展现美好中国。中国拥抱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了解真实的中国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旅游过程也是亲身感受中国文化、消除误解的过程。如今,“China Travel”已成为全球诸多知名网络平台热门话题,“City不City”作为一种新颖的文化外宣方式备受瞩目,海外博主成为中国对外话语传播的重要力量,文化旅游宣传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国际交流方式。话语在理念认同和情感认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鼓励海外博主通过其母语或国际通用语,传递中国社会的生活图景和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以他者的独特视角超越跨文化语言转译的局限,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的中国形象。同时,也需要重视中文知识的世界表达,不断提升多语种翻译能力与翻译质量,精心构建既体现中国文化方式,又易于国际社会理解的话语体系。我们要能运用世界语言讲述“不到长城非好汉”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描绘“水光潋滟晴方好”所展现的中国美景。在多方叙事的互动传播中,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价值相结合,促进中国文化知识的国际化表达与全球认同。
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当前的中国与世界更是深度交融。过境免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让中国的开放包容变得更加直观可感。此时更需要发挥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各环节的语言服务质量,让国际友人在旅游的具身感知和互动交流中,全面正确认识中国,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
(作者:陈丽湘、李宇明,分别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