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发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致力将石油精神融入思政育人实践,培养具有兴油报国理想、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党委紧紧围绕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钻—采—输”全链条思政育人新模式,将石油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彰显学院思政教育的育人特色,培养“油气精英”时代新人。
红色导向 党建育人与文化传承
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用好党建引领定向“钻”,构建“两大工程”育人新机制,把牢思政育人总方向,确保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学院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继承和弘扬“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院通过评选“师德标兵”铁人名师和“油气精英”铁人先锋,形成“头雁效应”,激活“红色细胞”,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实现党建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推进“文化育人”工程,打造“石油魂”雕塑、油气开发3D展示馆等文化场所,运营“西油小石头”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多元融通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石油精神和奉献精神。
学院党委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构建思政育人的坚强阵地,让党建“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学院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双带头人”党支部、样板党支部等全国、省级高校党建“双创”集体建设项目。
教育为本 人才培养与思政融合
在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采”不仅是石油工业中油气开发的重要环节,更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象征着知识的汲取与能力的提升。学院积极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教育家精神,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建立教师培养机制,开展青年教师“过五关”培养计划,帮助青年教师通过“信念关”“师德关”“学术关”“教学关”“实践关”等环节,实施晋升、绩效、晋职晋级等多维度激励措施,构建“师德师风、教学实绩、科研质量、社会服务”的“四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实现教师“乐教、勤教、优教”的新局面。
学院深入挖掘石油文化和能源强国战略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各环节。通过“三寓四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关键概念道理化、抽象理论形象化、知识来源故事化、学科发展榜样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课外思政教育改革,实施多维度思政教育培养体系,举办“思政大讲堂”“拓展训练营”“石油红色夏令营”“先进典型宣讲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兴油报国和科技报国志向,构建网络思政生态圈,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发展 科产教融合与实践育人
学院大力推进科产教融合,以实践育人为核心,构建“1+3+6”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贯通能源强国的集“输”管道,解决校企人才培养目标错位和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的问题。该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与企业选才的精准对接。
学院“1+3+6”人才培养模式中,“1”代表校企“红色1+1”支部共建,通过党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工作共抓、活动共办、发展共促;“3”指依托三大科产教平台,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共建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构筑全链条全尺寸“钻采输”实习实训系统,提供实践育人的物理平台;“6”是聚焦校企合作六个环节,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到企业专家参与授课,从实习实训指导到毕业设计与学科竞赛的校企“双导师”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多途径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与企业选才难题。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构建了“钻—采—输”全链条思政育人新模式,成功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的能源领域人才。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作者:曾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