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思】
乡村医生是亿万农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向乡村输送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有效促进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然而,乡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2023年4月,为进一步补充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通知》,鼓励各地区专项招聘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注册为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服务。
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是顺应“健康中国”“就业优先”等战略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专项计划有利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扩容提质。专项计划面向符合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条件的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这类毕业生经过长期系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积累了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专项计划,引导医学毕业生下沉乡村,将促进乡村医生队伍的扩容提质,直接有效地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同时,这也将提升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的信任度和对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引导居民基层首诊和向下转诊,促进分级诊疗,助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发现”。
另一方面,专项计划有利于保障高校医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专项计划是稳定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规模、缓解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将实现高校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乡村医疗卫生现实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拓宽高校医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的同时,支持其在“三农”广阔天地中历练本领、厚植情怀、积极作为。
当前,专项计划的省级政策体系已完成布局,各项创新举措正加快探索。在此背景下,如何长期留住、用好大学生乡村医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前移培养关口,重视医学生“三农”情感教育。面向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做好专项计划的政策宣教和咨询,提前锁定有志于“下沉”乡村的学生,提供针对性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可将服务“三农”理念融入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其乡土情怀和奉献精神;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化专项计划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农村地区优势病种和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开展实用性强、适用性广、性价比高的教育教学活动;支持医学院校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共建医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医学生在暑期实践、毕业实习中到村卫生室“下沉”服务,在现实场景中提升医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要注重广泛征求、深入研讨在岗大学生乡村医生有关教育教学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和培训方案。
其次,落实激励机制,激发医学毕业生“下沉”热情。薪酬、编制、职业发展前景等是激励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下沉”乡村服务的关键要素,各地应切实落实相关激励机制,做到“不打折、不走样、不存盲区”。可由县财政设立大学生乡村医生薪酬专项资金,可根据学历、职称、工龄、执业资质、工作地点等灵活调整发放标准,发挥薪酬杠杆作用;统筹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存量编制,按照相关规定向大学生乡村医生倾斜,支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大学生乡村医生直接入编、暂未入编但考核合格的实行“同工同酬”,要严防、严惩编制挪用、占用等不良事件;统筹各级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教育平台为大学生乡村医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历提升、知识更新机会;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打通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职称晋升壁垒,增强大学生乡村医生职业发展的可预见性。
再次,完善生活保障,鼓励医学毕业生留任乡村。大学生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对于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要用心用情建立大学生乡村医生“留任”长效机制,包括完善大学生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为大学生乡村医生提供住房、交通、餐饮等生活便利,也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安排其配偶工作和子女就学,解决其后顾之忧;对在村卫生室服务满3年的大学生乡村医生,提供税收优惠或给予生活、医疗补助及其他优抚待遇,降低其生活成本;关注大学生乡村医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回应其正当诉求,给予充分的职业身份尊重。同时,可扎实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逐步建立相对稳定、坚实的契约服务关系。
最后,推广典型经验,树立大学生村医形象标杆。鼓励各省市因地制宜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招生、培养、招聘、履约、续约等经验探索,由市级、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创新性、有效性、可行性、适用性等标准,比较、遴选典型的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推广。各地应结合自身条件对典型经验进行本地化调适,指导专项计划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带动效应。此外,要发挥“评优树先”导向作用,鼓励各地区以县为单位评选、报送、宣传“年度最美大学生乡村医生”,树立扎根乡村、爱岗敬业、大有作为的新时代大学生乡村医生形象。
各地各部门应以实施专项计划为契机,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就业环境、健全乡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让大学生乡村医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作者:王超,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