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共筑青年梦 同心向未来

    ——广东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砥砺十年全新起航

    作者: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31日 12版)

        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在梦工场举办专场活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梦工场内的国际化街区成为创业青年休闲、团建的好去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俯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供图

      【大湾观察】 

      “在粤港澳大湾区,梦工场是我们青年人的圆梦场。”12月12日,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以下简称“前海梦工场”)推介会暨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后,香港青年、天空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姚震邦向参赛选手们分享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原来,这位香港赛区的资深评委,已经在前海梦工场创业10年。

      2014年,由广东省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和香港青年协会三方发起成立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始运营。十年来,前海梦工场面积增长了4倍多,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373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955家,50家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香港青年来内地发展的“第一站”,前海梦工场被他们称为“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第一批入驻前海梦工场的创业者,一开始,姚震邦从事的是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制造,而随着产业的变化,在前海梦工场配备的创业指导、专业服务的帮助下,他重新定位未来赛道和发展目标,开始转向智慧城市领域中的安全系统和终端设备,成功申请十余项专利,年销售额达到数百万元。他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目标是数千万元。”

      “姚震邦们”的创业十年,正是前海梦工场创业十年的精彩折射。在一项项见真章、有实效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下,全新起航的前海梦工场在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等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奋力为深港两地科创发展再添新动力。

    托举港青圆梦前海

      前海,变化之快,日新月异。步履匆匆的谭章熹正忙着赶往新开设的香港分公司。2018年,谭章熹回国创业,选择扎根前海创立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短短六年时间,这家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初创企业已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多家国际芯片巨头达成合作,已完成数亿元融资。

      近两年前海的变化,也让谭章熹感受愈发深刻。“现在新的政策对联结港澳更加倾斜,也更积极拥抱国际化,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公司核心团队中,几乎多半都是香港青年。”谭章熹说。今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他决定在香港开设子公司,“一开始通过中介询问,走完程序起码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梦工场了解到这一情况,安排了绿色通道和专人服务,每天帮忙跟进,不到二十天就办完了手续”。

      深港地相近、人相亲,前海更是紧邻香港,两地优势互补,机遇共享。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加速,“深港合作”这一前海的“底色”更加浓郁。梦工场今年8月推出“1510”发展模式,即构筑“1元创新坊”高质量产业空间,极大缓解创业团队成本压力;出资5亿元组建梦工场基金,引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港澳科创企业发展;汇集香港五大高校创新资源,建设转化应用平台、提供孵化导师服务、搭建深港联络桥梁;供给“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打造“创新生态港”和“苗圃—孵化—加速”阶梯培育体系;为企业开展订单对接、融资需求、场景开拓、产品出海等服务……这些举措主动对接“香港所需”,真心实意服务香港经济发展,真金白银支持香港企业拓展内地市场,真抓实干助力香港青年圆梦前海。

      一系列新作为、新政策,使前海构筑了一个“创新闭环”,以点带面推动深港合作全面深化、系统提升。“香港的高校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也孕育了很多早期、前沿的技术,前海助力这些初创团队成长,再反哺学校,对研发进行进一步的资助与合作。”作为香港城市大学的兼职教授,谭章熹对这种深港联动的“创新闭环”充满了信心。

    深港协同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如果说前海是“特区中的特区”,梦工场作为香港青年梦想腾飞的“第一站”,正是前海为大局先行探路的“试验场”。当前,面对如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命题,前海梦工场已经主动“揭榜挂帅”,先行先试。

      “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强化两地教育和人才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高效协同,形成国际化人才吸附与培养的磁场效应,打造世界级的优质高等教育枢纽,在这一方面,前海做得很好。”12月6日,在前海论坛上,经济学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这样评价。

      “前海将梦工场的未来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整合深港各自的科研、产业及市场优势,助力港青港企将‘梦想种子’具化为创新创业项目。”前海梦工场运营公司总经理莫伟轩说。

      “1510”发展模式推出四个月来,已有66家企业通过深港两地专家联合评审成功进驻,主要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前沿领域。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也纷纷在前海梦工场孵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今年11月,由于看中前海梦工场聚集的资源,创业者卢青带领思灵生物创业团队入驻了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这里已经形成了科学家创业团队、资本市场、专业服务机构聚集的生态,每天身边都流动着各种各样优质的资源。”卢青说,“我们的专利技术、研发这‘上半程’依托香港大学理学院和医学院,而企业发展、市场开拓这‘下半程’放在前海梦工场这一平台,这让各项环节都更加专注、专业、高效。”

      现在,遇到想要来前海发展的年轻人,卢青总会劝他们“趁早”,“香港的创业青年越来越积极踊跃,希望大家尽快把握住这么好的机会”。

    以贴心服务吸引更多青年前来逐梦

      “到今年底,我已经帮助超过1000名香港青年来深圳工作和创业啦!”来前海四年,香港青年周盼说着流利的普通话,自信大方的神采已和初来乍到时的懵懂判若两人。

      “2021年,我报名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前海工作,当时对内地还不是很了解,家人也有些担心。但前海这边提供了交通便利、价格便宜的公租房,还有许多针对港青的服务,让我很快适应下来。现在不仅家人对我的生活、工作条件很放心,女朋友也随我从香港一起来前海发展了。”周盼回忆起这些年来的感受,不无赞叹。

      “为了让香港青年没有后顾之忧地来到前海寻找未来,我们不仅提供高标准‘港青驿站’,为香港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每年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开通‘前海一站达’定制巴士线路,还发布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就业创业发展的12条具体措施,内容涵盖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莫伟轩告诉记者。

      今年3月,由前海管理局和香港青年协会共同设立的前海香港青年发展中心在前海梦工场正式启用,为香港青年在前海打造专属服务平台,通过“港人服务港人”的模式为香港青年提供原汁原味的“港味”服务,支持他们在湾区生活、实习、就业、创业。

      作为最早一批尝到了甜头的香港青年,周盼也想让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像他一样来到前海,拥抱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开始经营社交媒体,将自己的经历放在网络上。现在不仅熟悉他的朋友、同学过来询问,还有数千名香港青年得到了他的帮助。

      “今年推出的新政策诚意更大,对港澳青年的吸引力也更强了,我有信心大家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前海,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对于未来,周盼充满了期待。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