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以水润物 以水润心 以水润生

    作者:刘孟桦 谭文英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30日 10版)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学校,积极担负起以水育人、水润万物的责任,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属于学院的水利精彩篇章。

    一种节水模式 以水润物

      学院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指引,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利用市场机制推广节水技术。一是节水思路落地生根。学院将“节水高校我先行”的倡议,切实转化为每一项具体而扎实的行动实践。2019年,学院建成高校合同节水管理工作示范点,显著提升了用水效率。近年来,学院通过合同节水项目改造,共节约水资源近34万吨,节省水费110万余元。二是节水宣传深入人心。为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学院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张贴节水海报、悬挂节水横幅等方式,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节水大使”演讲比赛、节水动漫比赛、节水专题讲座等活动,大力弘扬节水文化,提升校园节水氛围,强化师生的节水意识,成效显著,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省级“节水型高校”及“高校水效领跑者”,学院学生连获2届江西省校园“节水大使”。三是节水模式广泛推广。学院通过科普宣教平台,不断推广节水工作成效,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兄弟单位前来调研交流,节水模式得到广泛推广。

    两种护水模式 以水润心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广泛组织并动员广大师生加入“河小青”志愿服务行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使巡河护河成为一种新风尚。一是线下发力,当好“实践员”。学院组建了精干的志愿服务队,会聚了超过300名热心的志愿者,紧密围绕河湖长制的工作任务,紧抓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生态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巡河净滩、主题宣讲、水质监测等一系列志愿活动,不仅有效推动节约用水、爱水护水的观念深入人心,还激发了更多青年学子加入“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伍的热情。学院“水来保护Ta”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二届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第五届志愿服务大赛银奖。二是线上用力,当好“宣传员”。学院充分利用动漫专业的优势,精心组织师生团队设计“河小青”卡通形象,并以此为灵感,打造了以“河小青”为主题的动画片《河小青历险记》《河小青扁舟鄱阳湖》,通过新颖的形式讲述护水爱水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介绍河长制、湖长制以及水生态环境的科普知识。动画片深受喜爱,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发布,同时在南昌1、2、3号地铁全线播放,获得了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学院师生制作的白鹤动漫科普先导片《白鹤湖》发布并入选2023年度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多种育人模式 以水润生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不断增强做好水利人才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紧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出水利担当和作为。一是水利定位明,四方学子聚。学院充分发挥水利职业教育的优势,以水为媒,以水为魂,以水为介,锚定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着力构建与水利深度融合的高水平育人体系,社会办学影响逐步扩大,一批水利青年学子怀揣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和憧憬,踏入校园,承夏禹之魂,兴文化之脉,在实训场上锤炼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默默扎根基层。学院累计有3万余名毕业生成为了水利、水电等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成为投身水利事业的满天星火。二是技能培养实,水利人才兴。持续推进水利基层“三定向”培养,建设水利职工培训基地,开展水利职业技能培训和竞赛,近10年,学院累计为基层水利输送了1300余名“三定向”毕业生。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大力开展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生态修复等各类培训,每年培训社会人员2万余人,同时承担了全省农村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技术支撑的重要使命,重点围绕农村供水、山塘整治、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建设等开展技术服务和水利科普活动,为农村供水工作、山塘改造等提供水利技术服务支撑。积极推进“耕读班”培养模式,丰富师生实践成果,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水利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刘孟桦 谭文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