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国新征程】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这些年,为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各级党委、政府、工会和企业等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广大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明显提高,成长成才渠道更加通畅,建功立业平台更加广阔。
1.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大国工匠高凤林长期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及其研究,攻克一系列生产工艺难关,突破多个技术瓶颈,为各类型号火箭成功发射提供了保障,确保中国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多项发射任务顺利实施。“作为一名大国工匠,必须要勇于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动解决卡脖子难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凤林说。
这些年,高凤林在单位的支持下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申请专利近30项,主编多项行业标准,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今后我将做好传帮带,加强班组建设,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好创新攻关、传承技能、培养人才的作用,带动身边更多职工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高凤林说。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对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当前,全总着力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连续举办两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选树大国工匠112名,带动培养省级工匠9200多名、地市级工匠人才4.5万名。
此外,为激励广大职工更好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2015年,全总设立了职工创新补助资金,目前已补助一线职工创新项目329项,累计发放补助资金5395万元。全总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已结项补助项目累计产生创新成果达1162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外观专利等授权610个,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奖项232项。今年起,职工创新补助资金由640万元/年增加至1500万元/年。
改革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加大表彰激励力度。据统计,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6.69%。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71.1%。2018年以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中产业工人比例均超过40%。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对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团结引导广大产业工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主力军作用意义重大。”全总相关负责人说。
2.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加强
“真没想到我也有机会获得免费上大学的资格。能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奋斗,一点也不孤单!”得益于广东省河源市总工会联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开办全市工会会员免费学历提升本科班的举措,今年暑期,某食品公司职工刘洁芝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这些年,各地各部门为充分激发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劳动热情,提升广大产业工人幸福感、获得感,进行了很多生动实践。
在陕西,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制作了108页的“幸福地图”手册,对入住职工公寓、公租房、保租房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就医服务、医疗救助和33个爱心小药箱的放置地点进行了标注,还介绍了职工子女上学、托管、文体文化社团、福利品发放等职工关心的事项。“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将‘职工愿景’变成‘幸福实景’。”陕汽控股工会主席马国强说。
在浙江,浙江传化集团不断完善员工关爱保障体系,为员工及其家属建立“传爱计划”,实施覆盖全员的传爱保险医疗互助、困难帮扶。“同时,我们坚持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完善‘以岗定等、以人定级、以级定薪’的薪酬体系,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能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实行全员人均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实施股权、期权的分享计划,确保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陈捷说。
这些年,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脚步,帮助更多产业工人获得更优质的就业岗位、职业发展机会。
教育部开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导和推动职业学校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支持各地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一大批行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初步形成了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
不久前,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举行了2024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应用生物学院校友郑志锋在座谈会上说,在校期间的充分学习,让他顺利进入一家知名生物技术公司。
“学校与企业共同搭建师资团队,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这样的‘岗位+培养’模式,让广大学生的获得感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帮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校长邓元龙说。
3.更多人有机会建功立业
11月27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幕,来自全国24个代表队的600余名选手会师决赛、同台竞技。经过数天的激烈角逐,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吕俊流、山东交通技师学院的庄新柯、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的蒙良柱等6人,分别获得小型家电制造工、玩具设计师、室内装饰设计师等六大赛项的一等奖。
“本届大赛是轻工行业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全总举办多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等,为产业工人发挥主力军作用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平台。”全总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持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帮助更多产业工人畅通上升渠道,使他们持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人社部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并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已累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4000余人。大力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遴选3.8万家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健全国家职业分类体系和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累计发布74个新职业标准,制定修订颁布1540个国家职业标准。
“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方面,目前已形成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统领,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并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等为支撑的技能人才‘1+N’政策框架体系。”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说。
国网天津城南供电公司的配电运维工蔺金泉,前不久刚获得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人工智能训练师赛项第一名,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位获得这个赛项金牌的职工。
这些年,蔺金泉自学编程语言、大数据模型等知识和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智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我希望自己能继续发挥所长,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和落地。”如今,蔺金泉正带动同事一起投身开展数字创新攻关。
当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成长成才、技能报国的故事平实而动人,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本报记者 任欢 杨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