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了解掌握经济家底的重要手段。12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从普查结果来看,五年来,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多重的内外风险考验,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康义在会上表示,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展现出稳固的基础、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能。
五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发展的基础更牢。普查后,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13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五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源。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表示,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经济普查的结果和有关部门的数据,对2023年GDP的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2023年GDP核实后,2024年GDP总量会有所变化,但2024年GDP增速核算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五年来,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未改,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力量。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3%,比2018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占比也在提高,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提升。
五年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发展的动能更足。企业创新研发势头强劲,创新成果大量涌现。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8年增长65.1%。新技术、新工艺也在大规模地应用提速,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新业态。
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产量较快增长;能源供应充足,2023年,原煤产量达47.2亿吨,原油产量达2.1亿吨,发电量达9.5万亿千瓦时;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发展安全保障更强。
高质量发展取得沉甸甸的成绩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沉甸甸的成绩。”康义指出,这些成绩既是过去五年上下共同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也是未来继续稳步前行,行稳致远的底气。
创新型国家建设收获新成果。五年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新产业新动能蓬勃发展,全社会创新的活力和创造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比2018年增长61.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到第12位,与2018年相比上升5位,2024年上升到第11位。
协调发展呈现出新格局。五年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提升,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23年末,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19.1%,比2018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全面绿色转型展现新气象。五年间,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全面绿色转型成效显著。新能源产业在蓬勃发展,产品性能和质量在不断提升。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为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可持续的力量。
数字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首次增加了数字经济的调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表示,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五年间,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以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和应用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比重的10.9%。
数字制造和数字应用优势明显。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当中,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超过四成,数字技术应用业的企业数量较多,接近五成,体现出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发展活力。
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来看,东部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好、应用场景多,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全国。2023年,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2.2%,营业收入占比为73.0%,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先方阵。
近几年,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日益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普查数据显示,2023年,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董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