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江苏理工学院:扎根地方办大学 聚焦应用育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琳 王济伟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5日 08版)

      3个学科跻身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新增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参与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江苏理工学院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在服务地方中有所作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近日,苏锡常地区首个“家庭教育微专业”开班,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崔景贵讲授开班第一课“做积极家庭教育的‘行动派’”。

      微课程、微专业、微校区“三微模式”是江苏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其中,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点或教学任务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样化学习需要的新型课程资源。微专业建设重在“跨”和“融”,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的特征。微校区则是学校通过开展对外合作,将部分教学活动扩展至高新园区、科研院所,并形成规模较小且具有人才培养功能的校区。目前,江苏理工学院已与武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微校区合作框架协议。

      除了创新探索“三微模式”,江苏理工学院还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该校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创新,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专业11个。在原有3个硕士学位点基础上,新增11个硕士学位点,新增学位点紧密契合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需求和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设。

      此外,江苏理工学院还积极推进校城融合,扎根地方办大学。今年9月,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钟楼区共建合成生物AI研究院。“我们准备购置数套合成生物自动化筛选设备,为钟楼区提供探索‘学科+孵化+转化’联合孵化的新渠道。”该校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所长常珊说。

      江苏理工学院主动响应常州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成立了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团队,并作为学校首个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团队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聚焦合成生物学元件蛋白质结构的设计,搭建生物学实验进行验证和反馈,显著提升了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效率和成功率。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表示,该校注重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互动,通过校城融合寻找新的“迸发点”,努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琳 王济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