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和认识长江文化的时代意涵,着力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延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千百年来,生活在长江两岸的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辛勤劳作、商贸交流往来中,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又融为一体的流域文化,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充分认识长江文化蕴含的重要价值。从思想价值看,长江造就了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千年文脉,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智慧、家国情怀、道德品格和红色基因等精神价值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它一方面能激发人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舞斗志,增强文化自信和力量;另一方面能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汇聚起自强不息、变革图强的磅礴伟力。从时代价值看,长江流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统筹好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推动长江流域人文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深刻认识长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的独特文化价值优势,将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建设发展有机融合,提升长江经济带文化影响力,使长江文化成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源泉。从世界价值看,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不息,流经众多区域汇入大海,天然生成了一体多元、开放包容、胸怀天下的长江文化形态。这一重要文化特征体现着长江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大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天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努力使长江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汲取各种有益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是保护传承利用好长江文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施策,努力形成一体化推进的历史合力。长江流域空间广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且各种文物、遗迹、遗址种类和数量繁多。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践中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碎片化保护与功利性利用的弊端,建立统一的长江文物遗产和文献资源的保存、研究、利用的协同管理机制,明确跨区域、跨部门沟通协调和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统筹长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的相互促进。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先后出台,应严格推进这些法律、规划的执行,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养成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行为习惯,形成尊重制度、敬畏制度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丰富长江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供给,向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的长江文化非遗展演、文物保护利用展示、红色文化宣讲、惠民演出等精准服务,让长江文化精品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保护长江文化的生动局面。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开辟了新的方式路径,也为进一步推动长江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长江文物、遗址、遗迹,特别是长江文化遗产的音频、影视、戏剧、舞蹈、曲艺等优秀文艺作品,既可以再现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情景,也可以通过向世界不同国家、民族进行宣介,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认识长江、感知长江和了解长江文化,充分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在这一过程中,应着力推进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创意品牌产品的开发利用,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珍贵文物活态化展示、红色文化虚拟沉浸式场景化体验等,使人们从一个个具象化的历史文物中感受长江文化的魅力,推动长江文化更好走进人民群众的现代生活世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人才是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最为关键的资源。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一大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迫在眉睫。其中,培育理论研究人才处于重要位置。长江文化是长江流域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必须锻造一支挖掘阐释长江文化的理论研究队伍,把长江文化蕴含的思想智慧、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品格揭示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建构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体系,为长江文化的学理阐释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汇聚一大批专业特色人才。长江流域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利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都需要具备科学知识和丰富经验的高级专业创新人才,将保护修复传承与科学合理利用有机统一起来。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博专业人才和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将非遗传承专才培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努力把各种专业特色人才汇聚到繁荣发展长江文化事业中来,为推动长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最后,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长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宣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应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协同推进,开展教育普及和广泛宣介,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进而汇聚成推动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思想行动自觉。
(作者:周建超,系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