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吉林省高水平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A类)龙头专业、首批推进教育部“1+X”Web前端证书试点专业。近年来,专业以“潜心育才、勤耕不辍”的精神为引领,打造了一支具有高尚师德师风,具备行业背景,精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学队伍,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构建德技双馨、敬业奉献的团队文化
团队勇担“对标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四个相统一”的教育使命,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提高团队的教学、协作、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团队的配备结构,全面提升团队职业素养。
团队提炼“潜心育才、勤耕不辍”的团队精神,用实际行动丰富“尚德立志、精技强能”的校训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三全”育人,将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锐意进取,守正创新”的团队守则,坚持在软件技术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性、创新性、拓展性,扎实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建设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团队规范,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形成软件技术教师团队独有的文化。
构建产教协同、专兼结合的团队结构
团队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区域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发挥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在创新团队中的杠杆作用,对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开展双向交流,每年引进行业导师40人、企业高管4人。拓展课堂空间,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资源共享工作机制,持续输出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智慧和潜能,实现教师、校企、校际间价值最大化,建成共谋共建共享共赢协作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
团队通过“头雁工程”提升团队负责人领航能力,培育引领团队发展方向的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对象兼全国黄炎培教学名师1人;通过“青蓝工程”提升团队骨干教师续航能力,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和交流的力度,通过课程建设等模式,重点打磨骨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比翼工程”,提高兼职教师护航能力,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专兼结对,比翼齐飞”制度,引入3-5名企业卓越工程师,创建1个名师工作室、2个创新创业工作室。实施专兼教师共同授课的模块化教学,实现师资优势互补。
构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合作平台
团队探索科教融汇发展新模式,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组建科技研发创新小组,引领团队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承担横向课题。以科研创新赋能教学内容系统性变革,带问题进课堂,送技术入教室。
团队坚持校企联动,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携手长春理工大学、神州数码等机构率先在国内成立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融媒体)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软件技术产教融合新高度。现有加盟企业150家,高职院校20家,本科院校10家,团队建设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4门;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
构建潜心育才、服务社会的育人模式
团队对接中小企业及社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与支持。深入社区、学校,持续开展支援帮扶;推进专业标准国际化进程,提升团队品牌影响力,持续锤炼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
团队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赛促教,实施卓越英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研发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选派学生进行校企人才交流,拓展学生“专业文化+企业文化”视野,为学生的成长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形成在全省同类专业具有引领和推广价值的卓越英才培养标准。推进“三全”育人,构建“一元多维”育人模式,“一元”即以“立德树人”为内容核心,强化思想引领、价值引领、知识引领和文化引领;“多维”即围绕“综合素质培养”“学业与技能发展”,着重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实践锻炼与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能力与素质拓展等方面构建育人体系。
(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