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担当作为,推动国学智慧教育探索新路径、新范式、新经验。学校以中国语言文学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主体,自2008年起,先后面向文史学院、文传学院本科生、教育硕士和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国培学员开设学科平台和专题课程。2020年起,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通识课程和平台课程。目前,教师团队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受益师生数万人,覆盖本科生、研究生和中小学骨干教师。
打造教育体系
团队以“学以为己(孔子)、终至成物(程颐)”为教育目标,秉持“各因其材(朱熹)、故无弃人(老子)”的教育原则,建构“知识、技术、智慧同修,解悟、证悟、彻悟并施”的教育体系,着力传承中华民族自知者明的精神哲学智慧、知人者智的政治哲学智慧和知天者圣的自然哲学智慧,为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教学核心内容方面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建构国学教材
团队以《易经》《道德经》《坛经》等国学经典著作阅读为主体,先后独著出版了《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国学智慧读本》等教材读本,积极构建了包括专证、概论、精神理想、文献文本、行为规范的教学内容及教材体系。
延伸科研领域
团队坚持在《周易》《道德经》《坛经》等儒释道经典阐释和会通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文明互鉴,着重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精神要义及其精髓,全面、准确、深刻彰显中国文学及美学魅力。
推动教改创新
团队聚焦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领域,遵循“感知—质疑—超越”认知逻辑,划分检测预习与感知、研讨讲习与质疑、检读悟习与超越3个阶段,采用“熏、浸、刺、提”的方法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突出多元智能、过程性和非标准答案考试,按原典阅读笔记和报告、成果分享和讨论占20%,期中文献综述占20%,期末课程论文占60%的比例计总分。在贯通古今中外方面,团队面向全体学生推荐100部阅读书目,在辐射解决生存问题的职业经典、保障健康问题的养生经典和通透生命价值的哲学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本科生基础文本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同时突出研究生经典文本译注本、集释本、汇评本版本阅读层级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深度、研究性阅读习惯。
教学成果丰硕
团队建构实践教学体系,举办为期300天、以“礼敬中华经典、传承语言文化”为主题的读书节,以及“敬畏经典、敬仰大师、敬重创新”的教学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华经典润乡土、体育美育浸润行动及各种专题诵读吟唱和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于世界读书日、国庆节参加“典耀中华”全国校园节庆日诵读直播活动。
天水师范学院国学经典导读由中国语言文学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领衔,积极建构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着力解决重史论轻经典文本、重专业轻人格教育、重知识轻智慧教育等问题。团队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开设国学经典课程,构建小学阶段国学经典诵读、中学阶段国学经典讲读、大学阶段国学经典研读等一体化系列课程体系,传承国学智慧,培养自信、包容、平等和自由品格,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智慧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创新和实践。
(郭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