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养边疆畜牧专业人才

    作者:曹振辉 邓卫东 葛长荣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8日 12版)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国家级教改项目,开展“新农科背景下边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院各领域、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成效显著。

    凝心铸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完善辅导员、学业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主题党团日、主题班会、“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丰富和拓展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通过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的纵向引领,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学术交流,实现党建提升科研能力、党建激发创新意识。通过打造“石榴籽”团支部、党支部,组织师生讲好云南民族团结誓词碑故事,增进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交流等,增强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建引领团学,成立延安精神小组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志愿服务队入选团中央2024年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近年来,学院1个班级团支部荣登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最具贡献度TOP100榜,学生第二党支部入选云南省高校工委第三批“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教育部第三批“双创”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党委入选云南省高校工委第五批“一流党建”示范院系党组织。

    立德树人 强化课程育人功能

      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及高原山地畜牧产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能力,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相关领域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具有知农爱农情怀和践行强农兴牧使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学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秉承OBE理念,建设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积极开展优秀教师聘任和培养,健全教材选用机制,持续推进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有机融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从课程、师资、教材、测试等维度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立足新农科建设导向,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方向、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增加新农科课程体系模块,开设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类课程,优化专业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坚持无课程不思政的育人理念,将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生态保护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依托鸡文化博物馆,讲好禽类的文、武、勇、仁、信“五德”故事,教育学生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动物科学专业,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实践育人 推动就业提质增效

      学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开设“科研训练”“创业基础”“劳动实践”“就业指导”等创新创业类课程,增加课程实践内容,实践学时在总学时占32.6%,有效支撑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紧扣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学生能力提升,构建“行思动科”实践育人体系。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协作育人,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实践指导团队,将实践实习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均来源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科研能力显著提升。结合专业特长,依托科技特派团、干部规划家乡、“三区”科技服务等项目,实施“六个一”工程,构建“首席+岗位+教师+学生”团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典型事迹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开展“乡村振兴笃行计划”“青春百团助百村”“福籽同心行”等专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赴梁河、兰坪、巍山等边疆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研及科技支农服务,构建“党委统筹部署、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动科文化节”,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项目申报。近3年,学生在教育部A类竞赛及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及立项20余项,3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省级以上表彰;学院就业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85%以上,近40%的学生选择继续在本专业领域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88%的毕业生选择进入农牧行业就业,为西南边疆畜牧业发展贡献力量。

      (曹振辉 邓卫东 葛长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