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专业认证理念,深刻把握“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聚集4个面向,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努力探索强化价值塑造、增强数字赋能、深化学教融合的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实施“四维两精神”思政新模式
“四维”即善用人工智能平台,挖掘专业思政图谱,提升思政育人效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筑牢专业思政主阵地,实现教学育人相统一;以视频平台为辅助,发掘专业思政新途径,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建设思政典型实践案例资源,凝炼区域典型案例,增强思政实践感染力。“两精神”即科学家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近年来,学校通过组织参与全国“红色共和国”实践调研团和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拜访全省上百位抗战老战士和科学家,行程逾万公里,事迹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阅读量达百万次,先后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等,党建思政和实践育人成效突出。
探索新时代“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中心”即物理学专业数字化创新中心。“四融合”即培养目标、知识矩阵和毕业要求的有机融合;专业理论与学术前沿的一体融合;行业需求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课程内容与研究内容的有机融合。学校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和省部级以上专家16人,年均在研国家级项目28项,1个项目年均培养3名本科生,可覆盖全体物理学专业学生,充分保障“一中心四融合”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构建“五谱融通、双向反馈”的物理学课程新体系
“五谱融通”即知识、技能、能力、素质、思政5方面的相互融通;“双向反馈”即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物理学专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技术,构建起55门课程的知识图谱,陆续开放以实现全国共享。
(马晓光 郭常勇 张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