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围绕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与工作机制,立足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结合时代需求,提出了系统的志愿服务育人理论与实践框架。学校通过厘清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变化,深入探究志愿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与实施路径,同时坚持多措并举,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与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适应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化水平。
夯实制度根基 形成志愿服务合力
学校积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校志愿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志愿者的服务范围、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使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推动学校志愿服务更有力度。
学校构建了“校—院—团队”三级组织架构,以校级平台为中枢,统筹全校志愿服务资源,形成示范效应;院级平台发挥专业优势,推进专业化服务团队建设,确保志愿服务项目落地;服务团队在具体项目中,紧密联系实际,确保志愿服务活动高效开展和有序推进。通过三级组织架构设计,实现了从志愿服务理论到实践操作的有序有力链接,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和规范化,确保学校志愿服务工作长效运作。
为保证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和服务水平,学校搭建了多元化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第二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南京亚青会、青奥会等重要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学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学校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在线志愿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管理和服务途径,让志愿者可以实时了解并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极大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志愿者的参与度。在传统志愿服务活动基础上,学校拓展了环境保护、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等与时俱进的服务领域,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志愿服务新需求。
完善项目体系 增强志愿服务效能
南京林业大学致力于探索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致力于培养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志愿者,以“大思政”视野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创新,逐步形成多元化、协同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学校围绕学科专业特色,构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聚焦社会重点领域,立足社会需求,推动志愿服务行动持续转型升级。通过组织重大赛会志愿服务项目,学校为志愿者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实践平台。无论是在“红色赤诚”的革命历史文化传播中,“绿色希望”的生态扶贫实践中,还是在“黄土深情”的西部支教、“蓝图使命”的国家级赛事服务等项目中,志愿者积极发挥青春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示了南京林业大学志愿服务的时代风采。
南京林业大学通过建立与周边社区的紧密合作,推动“幸福里”社区公益计划等项目落地,结合老年人需求,改进社区服务设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为适老志愿活动提供有效思路。“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学校在推进“西部计划”和“乡村振兴计划”项目中,积极引导志愿者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奉献社会。自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已派遣119名研究生志愿者奔赴西部,以“支教扶智,思想帮扶乡村振兴”为指导,坚定信念,积极融入支教服务地的各项工作中,紧跟支教学校内涵发展的步伐,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两个计划”项目,营造志愿服务氛围,连续14年承办江苏省“两个计划”志愿者面试活动,多年承办“两个计划”出征仪式,现已成为江苏大学生志愿者的“出征基地”和“心灵家园”。
加强理念创新 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学校紧跟新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强化网络媒体育人功能,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打造信息化、数据化的服务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管理。通过建立线上志愿服务平台,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影响力,成功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志愿服务参与方式。
志愿服务是典型而有效的育人载体。学校通过强化“一二课堂”功能,将志愿服务纳入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程,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结合,开展志愿服务宣讲活动等举措,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推动志愿服务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为确保志愿服务的高效运作,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和扶持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对于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团队予以重点关注、重点培养、重点扶持、重点宣传。通过设立专项经费、表彰先进个人和团队、推行学分认证等措施,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工作活力,为构建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生态提供坚强保障。
优化工作机制 聚焦志愿服务转型升级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对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南京林业大学深入践行志愿服务创新理念,拓宽服务渠道,采用“整合资源、聚焦需求、协同共建”的策略,通过志愿者与社会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学校通过整合社区和社会组织资源,搭建多方联动服务平台,为志愿服务的精准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与地方社区的紧密结合,在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创新的同时,使服务内容与社区实际需求紧密对接,确保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学校依托艺术专业优势,结合社区需求,推行“精准滴灌”式的志愿服务项目。以戏剧陪伴和教育帮扶为例,通过与社区的协同合作提供精神文化服务,不仅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素养,推动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实践和成长。此外,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人才建设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的基础。通过项目实践和定期培训,学校着重培养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第一公里”,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环节。南京林业大学积极探索、加强创新,不断总结、积累和推广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纵深推进志愿服务特色化建设,抓品牌示范、抓素养提升,抓长效机制,达成了“项目引人、人善组织、组织带项目”的良性循环。学校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与工作机制的新模式,将学校教育与大学生自身教育有机结合,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功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志愿者,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为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者:韩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