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将劳动精神培养融入生产实习实践、将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日常生活劳动、将责任担当融入社会服务教育,构建了“内核驱动、全面实施、多维评价”劳动教育模式,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上下足功夫。
将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日常生活劳动
学院紧密围绕文明礼仪的塑造与劳动意识的培育两大核心议题,精心规划并实施一系列教育举措。在校期间,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并完成为期60课时的“劳动实践周”项目,锻炼实践能力,深度树立责任感与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期间,全体学生统一身着特制的工作服装,胸前佩戴醒目的值周胸牌与绶带,增强他们的身份认同感。所有实践活动均严格按照《劳动实践手册》指导进行,确保每项任务都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和效果。为全面记录并考核学生的日常劳动表现与生活行为,学院特别制定出台《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记录与考核细则》,详细记录学生在各类劳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公共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考察与引导。该机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起“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同时养成尊重劳动者、珍视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此外,学院设置专门岗位负责督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礼仪,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文明礼貌、自律自强的精神风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稳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将劳动精神培养融入生产劳动
学院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元素,将劳动教育的精髓融入每一门学科,力求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强化实习实训课程方面,学院将劳动课堂直接搬到了“田间地头”,让学生亲自参与松土、锄草等农事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艰辛。开设制作蛋糕、冰激凌等生活技能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将劳动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成效设为专业实习实践考核的重要指标项,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强调在实践中展现出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职业道德的坚守。结合专业见习、生产实习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将担当意识教育融入社会服务劳动
学院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将社会服务劳动与党建活动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职教特色的育人体系。通过组织党员志愿服务、社区帮扶、环保公益等系列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锻炼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将社会服务劳动与文明校园建设紧密相连,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秩序维护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校园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公共精神。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融入社会服务劳动元素,通过设立劳动岗位、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学院还将社会服务劳动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劳动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创新理念。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彰显职业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邵文祥 张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