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

    做科技创新,不能离开中国国情

    作者:本报记者 龙 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15日 07版)

      【创新者说】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回首过往,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前沿技术应用,我们在诸多领域都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做科技创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往往绕不开国外的模式。这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毕竟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先行一步,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制定的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蓝本,让我们得以快速跟进。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完全套用国外的框架并不总是合时宜的。

      科技创新的核心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要有自信心的突破。如今,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已经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阶段,比如5G通信技术、高铁技术等。在5G领域,我们丰富的应用场景促使我们制定了符合国内产业生态与社会需求的标准规范,从而推动拓展了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在高铁领域,我们依据自身复杂的地理与运营环境,构建了一套高标准的技术规范体系,使得中国高铁成为世界名片并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在我所从事的核能技术领域也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统筹协调和资源调度能力,是我国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与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核电安全稳定运行业绩领跑国际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及规模化建设,堆芯安全可靠性较二代核电技术大幅提高。为确保未来核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今后更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确保核安全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贴合国情的核电站选址规划、安全标准,大胆突破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框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甚至引领未来核科技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龙军、禹爱华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