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姓师 向农 为幼 服老”的办学宗旨,围绕“如何培养托育工匠”的问题,秉持托育情怀深厚、保教医养多能、人文素养博雅的育人理念,创新构建了“四四制”托育工匠培养新模式,厚培“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的托育技能人才。
构建“四有浸润”的赋魂思政 厚植托育情怀
“三文化”浸润。学校将地方移民精神、红色文化和师范文化、工匠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主线。通过游学访馆、红色剧目排演、传统文化研习、职业文化周等,彰显“学托育幼”职业价值理念。
“全课程”浸润。学校将家国情怀、大国工匠、儿童友好等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课程,完善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通过通识课程项目式浸润、专业核心课嵌入式浸润、专业选修课主题式浸润、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式浸润的“全课程”浸润方式,高质量开展教学工作。
“多活动”浸润。学校以现代托育人才培养为主线,持续开展托育发展论坛、大师讲堂、四叶草服务小队、红色舞台剧等活动,先后组织各类实践活动百余次。
“大场域”浸润。学校联动社区开展托育公益服务活动百余次,依托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开展“妈妈课堂”家庭育儿指导,借助实践园所真实场域举办“家长学校”,服务上万个家庭。
开发“四能强技”的赋能课程 优培岗位复合能力
构建“一体”融选课程。学校以托育岗位需求为导向,医、教引领,行、企联动,构建“底层共享,中层融通、顶层互选”的一体化融选课程体系。
创编“双型”专业教材。学校基于“岗课赛证”融通,校企合作开发《婴幼儿回应性照料》等专业教材10部;开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等数字教材、《托育师一日工作流程》等工作手册共5部。
开发“三级”培养标准。学校以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强化标准建设,研制《教学标准》2项、《课程标准》45项、《实训标准》24项。
组建“四跨”教师团队。学校积极构建“保教医艺”结合的跨专业教学团队,形成医教、艺教、保教、养教融合的跨课程教学团队;联合高校、医院、托育机构组建跨学校、跨行业的“双师”团队。
开展“四驱共振”的赋值教学 拓宽实践渠道
数字驱动,构建“双场域”课堂。学校以国家级早期教育专业资源库资源为基础,以2个智慧教室、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为载体,构建托育专业“双场域”课堂,实现了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的有机结合,深度建构学生岗位核心技能。
科创驱动,学研赛创互促。学校将“X”证书(幼儿照护)、育婴师等5类证书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通过学分互认实现课证融通;引入托幼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构建智慧托育功能模块,创新驱动教研与科研;将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班级—年级—校级—市级—国家级”五级递进,且覆盖全体学生、全部学段的技能与创新比赛体系。
实践驱动,访园走园驻园递进。学校基于托幼产业学院和国家级托幼示范区,选择30余所优质托育机构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大一“访园”48学时,大二“走园”48学时,大三“驻园”480学时,在真实的托育中心环境中增强学生实践经验和能力。
服务驱动,建设托育工坊。学校以托幼产业学院为技术中心,以地方社区为服务点,以托育专业师生为实践主体,建成12个托育工坊,引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理解托育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价值,增强职业认同感。
打造“四型协同”的赋形平台 提升平台支撑力
校企联盟型平台促双元育人。学校联合托育龙头企业成立市级托育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产业学院1个、名园长工作室1个、大师工作坊1个,实施校企双元育人。
校校贯通型平台促一体育人。学校联合26所中高职院校开发“中职—高职—本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进阶式托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职厚基础、高职强技能一体化托育人才培养体系。
校地服务型平台促服务育人。学校与万州区政府共建婴幼儿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支持万州区政府获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面向社区、家庭常态化开展育儿指导百余次。
校政出海型平台促模式输出。学校为中国-东盟婴幼儿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分中心,通过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学生培养、国际化课程建设等项目,开发斯里兰卡《儿童保育中心管理数字技能标准》,学生参加“‘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输出中国“托育工匠”培养模式。
(肖 幸 李学容 任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