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创新探索“行见八闽”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作者:杨君火 黄敬兵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09版)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理论,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主张,用青年担当践行党的要求。为深入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推动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福建师范大学牵头启动“行见八闽”(福建省北部片区)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推动福州、平潭、宁德、南平四地构建研学联合体,探索形成“学研传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以学为本 在深入“学”中坚定信仰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学院积极推动“行见八闽”(北部片区)打破校地壁垒,发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和北部片区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片区各地教育部门、各研学驻点的沟通协调。吸纳各校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有效建立跨地区、跨学校、跨学段“手拉手”共学机制,促进高校与周边地区各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要素、教育平台同向汇聚,将育人资源融入学习安排、组织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福建省委宣传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共政和县委党校、国网电力公司等110余家单位开展联学共促活动360多场。同时开展“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大学习、“马博士带你读原著”系列大中小学学习研讨活动,形成“多类别、有重点、覆盖广”的学习格局,引导学生把诵读马恩经典著作和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学生在国家级赛事中获特等奖9项、一等奖18项,获省级以上荣誉140余项。

    以研为基 在笃定“研”中深化认识

      学院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校机构,深入开展“行见八闽”(北部片区)地方特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学理阐释,挖掘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的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为大思政课研学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开放高校育人资源,不间断开展青少年讲坛系列活动,打造“互助、互动、互补、互促”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究学习共同体。引导青少年学生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行见八闽”中结合现实问题深入开展研讨。学院连续3年承办“追寻领袖足迹”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辐射带动福建省88所高校、108个省级重点特色实践团队、近15万名学生,返回家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撰写调研报告,引导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20余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400余人次,相关研究成果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以传为道 在广泛“传”中担当使命

      学院坚持以宣讲党的理论为己任,引领青年助力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以“山海学梓宣讲团”为核心的本硕博学生理论宣讲团队,深入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机关单位、社区乡村开展宣讲600余场,20万余人次受益,当好新时代青年理论学习宣传的“先锋队”“排头兵”。组建“红传航道”等理论传播团队,打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七一”精神解读等系列宣讲作品150余项,录制党史宣讲微视频26部,开设公益课堂300多次,连续2年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奖项12项。学生作为全国唯一青年学生代表在纪念古田会议90周年大会上发言。创新宣讲方式,用闽南语、客家话、粤语等方言开展20多场宣讲活动,用乡音传播新理论、新思想,既解决理论深奥“听不懂”问题,和语言障碍“听不懂”难题。打造新时代思想理论数字平台,积极用“福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落地入心。

    以践为要 在坚定“践”中彰显价值

      学院通过“行见八闽”(北部片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90个实践研学点,形成了26条研学线路,为学生研学提供菜单式、多样化的线路需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立体衔接、有效贯通,全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福建品牌的“学段联通、学研融通、资源互通”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学院建设“红色文化教育三创基地”,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开发“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研学路线,开展基层党建合作、助农直播、助旅文创等,开发系列红色课程并设计定制化形象IP,升级乡村农产品包装设计,助力“红色”乡村旅游“绿色”宣传,深入探索“红+绿”乡村振兴路径,切实服务乡村振兴,推出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学生在多个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性文章10余篇,有效实现学生受教育、乡村受关注“双受益”。学院获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表彰。

      近年来,在“学—研—传—践”大思政课育人模式的带动下,学院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300余项,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杨君火 黄敬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