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

    作者:杨义芹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15版)

      美好生活是蕴含时代要求和实践规定的生活,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充分体现,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充分彰显。

      好的生活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不同时代因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设计、文化差异、社会环境、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人的需求不同,人类对“好”的标准不同,对“好的生活”的内涵与价值指向也会有所区别。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虽然打破了传统社会“人对物、对自然、对王权的依赖性”,但在资本逻辑的控制下,最终导致“人”在某种程度上沦为“物”的附庸,出现了“人的异化”,导致生产手段与生产者之间内在本质的分离,最终彻底背离人类对好的生活的追求。所以,要想实现人类对好的生活的追求,最根本的是要将人从被资本支配和统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回归。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并强调“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历史唯物论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及历史发展的基础,而物质生产活动又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进行批判和反思,充分揭示了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所导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异化;将人的现代化、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使之与西方现代化模式从根本上区别开来,突出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还必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主要受益者。中国共产党在擘画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依靠的主要力量始终是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这一重要论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每一个中国人既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主体”,又成为拥有和享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目标主体”。

      就动力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其推动力量不是社会中的某些人或某一类人,而是人民群众整体。正是由于每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才构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深厚、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只有真正在社会和国家治理层面落实“人民至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理念,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潜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目标主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系统性、战略性的顶层设计与具体的、微观的民生保障的有机结合,都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密不可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的为民担当。

      人的本质在于在满足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还要追求精神的富有,即追求更为完善、更为高尚的自我世界。这种对精神“崇高”的追求是人之为人的独特之处,也是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持资本至上,过度追求资本的增殖,导致人的异化,使人成为一种服务于资本增殖需要的商品性存在,根本无法奢谈精神生活的富足。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家园建设,避免个体沦为追逐财富和利益的工具。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们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我们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但在进入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满足资本的剥削本能和人类的贪婪物欲,开始向大自然无限索取,将自己视为至上的主人。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广大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持久发展进步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凸显自然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新时代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到系统性、整体性的高度加以认识和把握。这也提示我们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西方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这种损人利己、弱肉强食、扩张掠夺的老路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中展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必须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致力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既能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必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杨义芹,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