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坝师范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阿坝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探索非遗应用型人才培养“四维两翼一目标”模式,积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构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维两翼一目标”非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知识、能力、素质为培养核心,融合教师、传承人、学生三大主体,注重创新、创业、就业的三维导向,并强调民族、审美、和谐共生的三重理念。同时,依托学科、专业、课程的坚实基础,以及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协同,实现培养具有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校内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及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等资源,与校外非遗传承人紧密合作,共同打造非遗传承团队。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已初步构建起一个涵盖课程设置、团队建设、社团与工作坊建设、教学平台搭建及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完整育人体系。
学校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教育部二等奖和四川省一等奖,建有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学校师生在各类民族音乐舞蹈、美术工艺、传统体育活动及专业比赛中获奖500余项。
丰富人才培养时代内涵
基于“四维两翼一目标”非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不断探索和实践非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丰富和完善人才培养时代内涵。
学校加强社团与工作坊建设,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且深刻的非遗学习体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非遗精髓的理解,同时激发其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学校成立了多个与非遗相关的社团和工作坊,包括藏羌音乐舞蹈研习社、传统艺术鉴赏与创新工作坊等,定期开展活动,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藏羌音乐舞蹈研习社原创歌舞剧《云朵·萨朗姐》《格萨尔王与珠姆》等文化艺术精品面向社会公演数百场次,赢得广泛赞誉。
学校积极拓展产教融合、研普互动、校地结合、国际交流的渠道,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建立“藏羌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藏羌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等多个合作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还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
在科研领域,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整合资源,组建研究团队,强化省部级平台建设。通过打造一系列特色非遗传承项目品牌,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研讨会,不断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同时,学校致力于整理非遗历史文献资料、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资料,研究非遗技法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等,产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学校实施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举措,吸引大批非遗文化传承人、行业专家和教授加入研究团队。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内涵、凝练研究方向,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建设“藏羌非遗虚拟仿真”项目,努力打造聚集藏羌非遗的省部级科研平台。目前,学校已拥有多个与非遗相关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研究基地。
未来,阿坝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民族+师范”的办学特色,以传承弘扬非遗为己任,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人才培养路径,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非遗文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