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8日 星期日

    四川成都:企业服务团 问需解难题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刘飞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8日 03版)

      在停车场入口,司机直接下车并通过手机小程序点击“一键停车”,车辆就能自动泊车入库;需要用车时点击“一键呼叫”,车辆就能自己开到你面前……这一幕,是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内启动的无人泊车场景测试。

      两个月前,该公司还在为缺乏建设场景和建设资金发愁。成都高新区在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中了解到企业面临的困难后,当天就联合相关部门,带着解决方案上门和企业对接。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联合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打出“政策支持+场景机会+商业合作”的组合拳,一个半月即实现无人泊车场景落地。

      “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以商业逻辑评估出资参与共同建设车路云一体化无人泊车场景的方案。”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到,首个示范点位建成后,未来还将逐步向其他产业园区、邻里中心等停车场推广,预计明年至少吸引3个主流整车厂接入。

      自今年9月以来,“进”与“解”的故事每天都在成都上演。四川省成都市始终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擦亮“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营商服务品牌。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全部进’、重点企业‘重点进’、其他企业‘按需进’的工作思路,分层次、分类别开展走访服务。”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曾科说,各职能部门组成“企业服务团”走进车间、工地一线,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一对一解答企业困惑,实打实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截至目前,成都累计走访工业企业1.2万余户,收集问题诉求5000多件,主要集中在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等方面,解决方案也在迅速跟进。

      “这效率,让我们坚定了发展信心!”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刚加入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就试着在群里说了企业近期遇到的困难,没想到迅速得到市级层面的协调和解决。

      成都政企微信交流群是成都为更快倾听和收集企业家诉求而建立的,目前已有约300家企业负责人入群。成都市级主要领导、部门主要负责人等都在群里,24小时听取企业意见、研究解决问题。这样的群,成都各区(市、县)均有一个,覆盖上万家企业。

      “在前期调研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企业普遍存在‘品牌不硬、信息不畅、渠道不广’的共性问题,为此发布了两批共计191个成都工业精品产品,同时开展了‘成都用、全国用、全球用’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把市场开到企业的家门口。”曾科说,全市各市级部门以及区(市、县),已创新探索出100余个长效工作机制。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成都市印发《“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方案》,系统部署开展服务企业工作。接下来,成都将聚焦产业发展堵点、痛点、难点,围绕企业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出台首台(套)推广应用、推进制造业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出川出海等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以企业之“进”服务经济之“稳”,以改革创新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这次政策送得很及时,缓解了压力,也提振了我们的信心。”近日,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的成都市助企惠企政策发布解读活动中,成都卫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潘梦巧说,公司正在推进数字化改造,从哪入手、如何改、能得到怎样的资金支持?这些疑问在现场都找到了答案。

      作为成都市新组建的工作机构,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聚焦政策兑现、融资便利、市场拓展、要素保障等企业主体的所急所盼,立足于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协调员”。

      该中心自11月中旬正式运行以来,积极搭建全市民营经济服务对接平台,建立“政策面对面”惠企政策发布解读机制,开展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诉求“收集—转办—反馈—跟踪问效”,目前已举办“成都低空经济领域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对接会”等活动9场,面对面服务民营企业200余家,收集企业诉求建议186件,及时办理回应163件,其余23件已转交相关部门督促办理。

      诉求的响应、难题的纾解,让一线企业更有信心谋发展。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9%,增速较上半年提升7.7个百分点,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8321.4亿元,民营经营主体379.6万户、同比增长12%,民间投资增速8.7%,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刘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