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工业产品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由此形成了民生设计的实践发展。民生设计是工业产品设计中最具活力,最直接地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社会文化价值、地域生活特色的设计,其取得的成果,不仅可以影响一个时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整体价值导向,还会进一步影响工业设计的理论发展。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林晶晶著述的《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近日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入选2024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为了更好地体现设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书聚焦“民生设计”展开各种案例的介绍,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对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产品,通过四个发展阶段的详细介绍,聚焦中国设计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以及如何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强调中国设计所折射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是一本理解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历史和价值的重要读物。
开启民生设计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独立的工业体系建设蓝图逐步展开,设计制造工业产品的理想也开始实现,民生设计得到充分地发展。本书第一章(1949-1959年)呈现的产品开启了民生设计之路,其中解放牌载货汽车、干线货运机车、万吨远洋轮船、通用机床等都是新中国标志性的工业产品,其设计、制造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在轻工业产品设计方面,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产品推向市场以后,替代许多原先的进口产品,降低了售价,惠及了人民群众,由此形成民生设计的一个高潮。
作者以当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方针为背景,介绍民生设计立足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民生产品品质的情况。在第二章(1960-1978年)中,作者精挑细选的案例里,分别涉及设计制造高端产品、技术更新迭代已有的产品两个方面。前者如红旗牌770型高级轿车、上海牌760A型中级轿车、北京牌电视机、牡丹牌2241型收音机等,后者如日用瓷器、保温瓶、搪瓷、日用化学品等产品。由于这一段中国工业制造发展既要适应在全中国各省市整体进行工业布局的需要,又要兼顾民生设计自身的基本规律,还要开拓国际市场,所以其设计发展线索显得十分繁杂且互相交叉,这使得不少研究者望而却步。但是本书作者却给出两条明确的进路:其一是前述的高端产品、技术更新迭代产品的设计,依据的是一般产品设计的逻辑;其二则是依据“三线建设”要求,在新地点建厂以后设计、制造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军用产品转民用产品特殊时期的成果,如东风牌EQ140型载重汽车,而像兰州工字牌搪瓷面盆一类的轻工业产品,也是在“三线建设”时期由工业发达城市迁移至新兴工业城市去的。在这样多重要求的背景中,中国民生产品的“产品链”顽强地逐步形成,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产品不仅仅是单件产品的供给,也是强调一系列产品的提供。老百姓拥有“三转一响带咔嚓”(“三转”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指无线电收音机,“咔嚓”是指照相机)的梦想逐步被满足。
阅读至此可以感到,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本书仍然只是一本“年谱式”叙述民生设计的书,但是必须洞察到背后是作者将民生设计个案与新中国社会发展史关联起来的努力。
用设计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民生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第三章(1979-2011年)中,展示我国民生设计积极与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接轨,立足中国市场开发新的日用产品。其中被称为“全民照相机”的海鸥牌系列产品、“主妇良友”的蝴蝶牌缝纫机等新型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而传统重工业产品的垂直改型设计、特别是高速动车组这种新产品的诞生,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撑。作者敏锐地关注到这种历史大转折的时刻,有机地组合民生设计案例,立体地展现出历史转折时期我国设计关注的焦点和成就,充分体现出设计为民生产品赋能的特点。
在第四章(2012年至今)中,作者关注当下我国设计师的民生设计实践,其一是从中国传统的造物理念中汲取营养,对于自然的材料进行新的开发,这是践行绿色设计的重要探索;其二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针的指导下,积极介入生态环境保护、以数字技术赋能设计创新,选择许多在全球性的设计赛事中夺冠的案例,显示出中国民生设计备受国际设计界关注的事实。如比亚迪仰望U8新能源越野汽车、大疆DJI Mini2航拍无人机等前沿产品的设计,体现中国工业设计超越既有框架、快速推陈出新的实力;智能硬件产品如米家LED智能台灯、海尔Ubot智能机器人、永久牌合成竹材自行车、小牛电动自行车等,则反映设计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匹克3D打印球鞋、阿里巴巴物流机器人“小蛮驴”、科大讯飞H1智能录音笔等,展示设计与新兴科技的融合,设计参与塑造着新社会图景。作者力图反映设计在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强调民生设计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的宗旨。
民生设计的贡献和意义,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首先是民生设计加速让消费品从供应短缺到琳琅满目的过程,一直是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为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其次是让中国制造的民生产品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再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制造逐新向绿,民生设计被作为新质生产力要素而广泛应用。
为全球设计史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我国工业成功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使我国由一个农业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其中一以贯之的民生设计,为实现历史飞跃作出巨大贡献。
民生设计始终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工业化进程同步协调发展。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设计创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引领着行业的进步与变革。民生设计不仅是产品开发的起点,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社会的发展正推动艺术、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民生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使得设计师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工业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工业历史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当下的民生设计不仅需要先进理念和技术的推动,更加需要来自自身历史深处知识的支撑,而《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一书的出版,正是以其丰富的史料和鲜明的观点,体现我国设计史学人的历史担当。该书不仅是对我国设计发展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民生设计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所起作用的肯定。作者以设计独有的视觉魅力,将民生设计个案与新中国社会发展史相关联,为读者立体呈现民生产品中最为精彩、尤为经典的设计华章,从设计这个角度映照出新中国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尽数的动人瞬间。
本书作者历时多年潜心梳理,走访设计前辈补充口述资料,到工厂旧址考察还原设计、生产场景,在档案部门查阅各种档案,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演进发展的历史,以其扎实的设计理论功底和历史研究视角展开论述,既基于大量一手史料回溯历史,又基于设计实践关怀当下和展望未来,具有一定的学术高度,也为全球设计史研究同行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作者:沈榆,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中国近现代设计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本文图片均选自《共和国100个经典民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