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85】中日友好医院:聚焦病人就医体验,改进又改进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本报通讯员 王燕森 蔡莹莹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2日 01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85】 

      “外院诊断没问题,确实得做手术了,准备住院吧。”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马千里边说边开住院单,“但有个问题,我们科现在没床位……”

      本就焦虑的老王一听急了,在诊室就和家人发起牢骚:“俺说北京人多吧,非要来!”

      原来,家在山东的老王最近咳嗽严重,老家的医生检查后怀疑是肺部肿瘤,担心手术做不好,建议他到北京“找大医院瞧瞧”。

      “别急别急,我们医院实行‘共享床位’,胸外科病房满了,可以住其他科室!估计三两天就能住上。”马千里赶紧安慰老王。

      让老王一家没想到的是,一天后,老王就收到了通知:“如果同意,可入住住院部7楼骨科,该科护士承担全程护理服务,手术仍由位于6楼的胸外科医生团队负责。”

      老王二话没说办了入院手续。“前后9天,就活蹦乱跳地回家了,俺真不敢相信!”老王感叹。

      这么大的医院,床位咋调配得这么快呢?

      马千里给记者演示了一下。原来,那天他将老王的信息输进了医院的“床位调配中心”系统,由全院统筹分配床位。

      “我们依据危急重症优先、ICU转回优先、肿瘤手术患者优先等原则,确定患者入院候床推荐顺序,危重患者专科收治,轻症患者跨科安排。”作为医院床位调度的“总司令”,王天红解释,“接到信息后,我们会迅速在系统中检索各临床科室空置床位。”

      “没有这套机制前,有些科室收住院,得等一个多月。如今,内科和外科各自为‘独立组’,组内楼层相近的科室可以共享床位。”在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研究员高鹏看来,“这就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生跟着患者走的具体实践。”

      床位共享后,手术问题解决了,但对全科护理却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的陈女士饱受甲亢折磨,想通过手术治疗。

      她找到了中日友好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波:“这是‘一号难求’的大专家!”

      可住上院,她不踏实了:“被安排在了耳鼻喉科的住院部,不同科室病种不同,护理能专业吗?”

      陈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让她“把心又放回了肚子里”。“术前术后注意什么,小姑娘讲得很专业,不说都不知道是耳鼻喉科的护士。很多细节帮我考虑得特别周到!”她说。

      “我们不仅有统一的术前术后护理和质控标准,还会持续对护士进行严格规范的培训。”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赵芳说,“别看护士科室不同,但护理水平一样高!”

      一路踏踏实实,陈女士要出院了,没想到,又收获了个惊喜!

      一早,陈女士就忙着收拾起东西,想早点去办出院手续,“别赶上高峰时段,排大队”。

      “您不用去住院部窗口排队办出院,用手机登录医院信息平台,提交出院信息就行。”护士走进病房,笑着提醒。

      “这是‘床旁结算’全自助服务,半小时内,出院手续办理完毕,医保患者实时结算。”中日友好医院财务处处长许涛向记者介绍,“这半小时患者可能无感,但对医院来说,却是财务、医务、护理、医保、信息等团队,在后面紧张高效地协作。”

      “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看好病,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就是!”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说。

      (本报记者 金振娅 本报通讯员 王燕森 蔡莹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