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乡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驱车驶入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的乡道,进村的游客都能看到刻在山壁上的这句话,让人还未进村就对村里的风景充满期待。
东水厂村建于宋代,被穿芳峪镇的群山环抱着,毗邻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物遗址和道不尽的故事传说。茂密的森林、绵延的山体似天然屏障为村庄隔绝了外世的喧嚣。龙潭、古洞、奇峰、幽林……仿若“世外桃源”,是东水厂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小路并不算宽敞,却很是平坦,一路上没有频繁疾驰的车辆,因此你可以尽情漫步徜徉。路两旁,一边是高大的山墙,一边是穿村而过的溪流,眼前可见动静交织的美景,耳边是水车哗哗作响。才走这几步路,就已让人流连忘返。
漫步在东水厂村的山林间,原本半隐半现的民宿群落赫然呈现在眼前。民宿依山而建,灰顶白瓦的房屋错落有致,让人不得不一点点接近、探索、欣赏。冬日的阳光散在绿荫草坪和蜿蜒的石板小路上,四周群山环绕,头顶天空湛蓝,明明站在山间又仿佛置身屋顶,如此“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户中”的场景,很是神奇!沿着石板路走,一步、两步、三步……像极了年幼时踩影子的场景,也许,这就是进村山壁上那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含义。
“绿水青山是我们村的天然优势。”东水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永生很是自豪。2018年,“一肩挑”的陈永生当选后带领村“两委”迅速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将小村庄打造成京津冀周边“微度假”目的地。
民宿不远处,有一条蜿蜒向上的登山步道。阳光甚好,步道的小径上斑驳陆离、光影交织。在东水厂村里,这样的“微景观”还有很多,龙潭鸣翠、夕阳青山、松海听涛、古道秋风……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风情。
每一个来到东水厂村的人,都要去一睹村里那棵千年古槐的风华。古槐位于村中心,枝丫繁密,即使进入冬季,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相传唐代名将尉迟恭在此扎营时,见这里水源充沛、地肥粮足,于是筹资修建了一座庙宇,这棵古槐当时就栽种于庙宇的石阶之上,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一棵古树,几多春秋。古槐生于东水厂村的绿水青山之间,也见证了一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
“我跟你说啊,抗日英雄包森经常把他的战马拴在大槐树下,树里有个树洞,那是八路军藏身藏枪的地方。”97岁的刘连增老人经常在古槐树下为村里的孩子和游客们讲述他当年亲身经历的故事。
两山夹一嘴,有宝又有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东水厂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冀东八路军的秘密交通站,也是八路军十三团的指挥部所在地。1939年、1941年,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先后开辟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和雾灵山根据地,东水厂村就是连接这两个根据地的唯一秘密通道。古槐下,还可以看到包森当年休息纳凉的石板;里巷中,八路军冀东十三团指挥部的旧址上还留有见证历史的老房。这里的红色故事,如今变成了信仰的种子,在和平年代生根发芽。
红色系根脉,绿枝发新芽。小山村里,十三团临时指挥部旧址、爱国主义警示教育园基地、红色音乐长廊串珠成链,红色基因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红+绿”的发展模式为东水厂村的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现在,全村仅53户人家的东水厂村已发展农家院(民宿)35家,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2万元。
“吃水不忘打井人嘛!现在村子发展得这么好,家家户户搞旅游,这些都离不开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先烈们。”陈永生希望每一个来东水厂村的人,都能看到东水厂的美景、了解东水厂的历史、带走东水厂的故事。
冬季的天总是黑得特别早,下午5点左右就已暗下来。石阶上,游客渐渐散去,只剩下古槐树在夜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过去,又仿佛在憧憬未来……
(本报记者 董山峰 王艺钊 本报通讯员 杜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