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井中拼尽全力向上托举落井群众,这是武警宁夏总队某部战士苗鉴留在世上的最后身影,也是同他一起救人的战士周焰永远难忘的一幕。“我后悔没能在最后一刻拉住他。”讲起那天的救人经过,周焰悲痛不已。
2024年8月2日17时38分,苗鉴、周焰、刘帅等5名战士跑步经过银川市金凤区魏家桥村一污水提升井附近时,突然听到一阵求救声,一名中年女子焦急地说,她的丈夫崔某在对污水提升井进行维护时跌入了污水中。
“苗鉴对我说了句‘我下去看一看’后,便踩着铁梯下了井,到了一处平台。”周焰回忆道,他也紧随其后下到了平台。“苗鉴平时就比较照顾我,这次他又冲锋在前,把较为安全的位置留给了我。”周焰说。
危急关头,苗鉴一把抓住已经失去意识的工人的衣领,奋力一提让其口鼻脱离了水面,但由于工人身体受力上下浮动,苗鉴失去平衡也跌入污水中。“苗鉴没有一丝犹豫,用力将工人托起。我也奋力提拽,将工人从污水中拉了出来。等我转身找苗鉴时,却失去了意识。”周焰说。
后来,多名战士陆续赶来参与救援,周焰和工人获救了,苗鉴却已无生命体征,不幸牺牲,将生命定格在24岁。
“整个救人过程,大约只用了40秒。苗鉴用短短40秒时间,完成了用生命托举生命的英雄壮举。”某支队副大队长丁光耀说,牺牲前3天,苗鉴在参加完政治教育后写下心得——使命所至,把忠诚的担当展现在人民眼前。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践行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铮铮誓言。
出生在六盘山下固原市原州区的苗鉴,从小就有一个当兵梦。父亲一有时间,就给苗鉴、苗麒兄弟俩讲红色故事。“我家有张舅舅拿着冲锋枪与战友们一同训练的照片。”弟弟苗麒回忆说,哥哥经常对着照片敬礼,照片都被他摸得掉色了,哥哥就想像舅舅一样穿上绿军装。
2020年9月,在宁夏体育职业学院读大二的苗鉴梦想成真,穿上了军装。入伍后,苗鉴训练积极刻苦,器械总要多拉两个、跑步也要多跑两圈,在新兵连就以优异成绩被评为“爱军习武好战士”。
苗鉴在笔记本上写道:“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时刻保持初心,树立乐观向上的进步观,定好自己的小目标。”狙击手成为他追求的小目标,因为他决心“要做最精锐部队的一员,做一个为保卫人民美好生活而存在的人”。
“苗鉴练得最狠最认真。练臂力,枪一端就是半个钟头;练定力,在枪管上摆弹壳,一趴就是一上午;练眼力,一颗一颗地数米粒,成百上千次穿针引线……”战士李小彤哽咽地说。2022年12月,经过层层考核选拔,苗鉴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预备狙击手。第一次穿上虎斑迷彩服来到训练场,18米高的攀登绳让有些恐高的苗鉴双腿发软。他没有退缩,而是换好装具,“噌”地一下跳上绳,向上攀爬。那段时间,苗鉴主动给自己“加小灶”。后来,苗鉴还当上了中队的“抓绳上”课目小教员。
“今年上半年在靶场时,苗鉴把一个水平仪黏在我的狙击枪身上。”下士杨光讲起了他与苗鉴的故事,“我用这个‘神器’果然把枪据得稳稳的。”杨光把这个小小水平仪当成了宝贝,每次训练前都会拿出来测一测自己的据枪角度。“苗鉴还画了两张射击理论换算图,让我茅塞顿开,射击成绩快速得到了提高。”杨光的眼中闪着泪光。
干啥像啥,啥都干得好,这是战友们对苗鉴的一致评价。班长任帅虎望着苗鉴整齐的床铺说:“内务卫生经他检查整理,一定能拿到流动红旗。”截至2024年7月,苗鉴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好”,在中队“双争”评比栏上张贴了五颗红星。而这五颗红星将永远留在评比栏上。
某支队指导员马伟杰说,苗鉴烈士那股“只要是祖国需要,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就愿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的拼劲,响亮地回答了“什么样的青春才是青春”的时代命题。苗鉴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将指引着他们向前、向前、再向前!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代有龙 雷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