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张胜)施普林格·自然近日发布中文版《全球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报告2024》,分析了全球生命科学的创新趋势及发展机遇和挑战,揭示以都市圈或主要城市作为地理边界的生命科学集群背后的人才、基础研究和合作等几大创新驱动力。报告显示,亚洲国家发展迅速,尤其以中国、日本和新加坡表现突出。其中,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通过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上的新兴力量。
报告根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数据,结合全球案例分析,客观评估了包括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上海张江科学城、苏州工业园在内的全球22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命科学集群,为理解生命科学集群创新发展演化提供了全景式概览和战略性思考。
根据报告,从论文发表量来看,北京在全部领域的论文量最高,年均超过20万篇。在生命科学领域,北京居第二位。美国和欧洲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历史积淀较深,而北京、上海、苏州等发展迅猛的集群,其优势在于学科迅速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
报告指出,全球生命科学的国际合作日趋深入,交流合作能力成为发展关键。高校、院所、企业集聚的区域应用转化能力更强。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试验引用的频次常被用来研究基础科研向产业转化的活跃度,2019年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北京是全球引用频次最高的集群,总频次约6.3万。
报告还深入分析了波士顿、西雅图、巴黎、北京、上海5个生命科学集群的创新实践,显示出创新发展模式上的多样性,以及科研机构创新策源、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临床试验和市场资源整合、园区赋能、风投资助、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共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