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市海淀区,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创新二字。在古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城市特质下,如何让科技赋能文化,使科教大区葆有更多文化味,又如何推动文化赋能城市,使创新精神像空气一样浸润城市,始终是海淀区思考的课题。
11月26日,海淀区文化建设大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会议发布《海淀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十大优秀宣讲品牌、文化建设新场景、“海淀有礼”城市礼物,就文化遗产保护、AI+文化、文化研究智库、文化艺术联盟等发起共创机制。
“文化之于海淀,既是一种优势,更是一种自觉。”北京市海淀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坦言,海淀的文化不是一个小范围的文化,而是一个大空间的文化,包含了海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海淀的发展是基于文化的发展,文化塑造了海淀的精神内核和发展高度。
海淀区内有“两弹一星”相关地标15处,在“两弹一星”23位功勋中,有22位都曾在海淀区生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海淀区孕育形成了勇于担当、科技报国的城市精神品格,成为一代代海淀人接续奋斗的精神支柱。
11月18日,“两弹一星”海淀主题展在“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正式揭幕。展览通过300余张珍贵图片、108件展品展示了“两弹一星”与海淀的深厚渊源,打造讲好“两弹一星”故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的新场域。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海淀公园西北角、毗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的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仿佛走进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2024年,三山五园以类型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山水形胜的整体格局,获得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授牌。作为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成为示范区的新亮点。
据了解,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首个大型文物展——“邂逅爱琴海——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文物精华展”即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届时,来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123件珍贵文物将惊艳亮相,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
在海淀区,文化与教育、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渐次清晰。车站旧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关村村史馆、曹氏风筝工艺等数量位于全市前列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城市的独特魅力;今年前三季度,海淀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收入约9500亿元,同比增长12%,占北京全市的58.4%;挂牌十大演艺新空间,在清河之洲等公园嵌入小微文化体验空间,推出“砖窑里”公共文化艺术综合体,不断拓展文化的“服务半径”。
本次海淀区文化建设大会还提出,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把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促进人的价值、态度、信仰与科技进步相协调,以人为本涵养技术文明。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认为,北京市既是全国文化中心,又是科技创新中心,海淀区对于如何“以文化人”的真思考、深思考,彰显了首都创新高地的文化自觉。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董 城 张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