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前沿科学理论研究工作,主动承担使命,组建科研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独立提出炭黑超硬度等新概念,着力打造科研新高地。
以高水平教学 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发端于1965年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现有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子信息、机械、教育、美术与书法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
作为推动西部大开发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拥有国家晨光高性能氟材料创新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矿山尾渣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四川省工程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绿色催化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川酒发展研究中心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白酒数智化管理与生态决策优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校2023年科技活动经费达3.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1项。
在此基础上,学校始终坚持“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战略,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种关键材料研制领域解决了一大批行业“卡脖子”难题,围绕白酒产业构建了“从一粒粮食到一滴美酒”的全链条科技布局,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注重科研强院 凸显优势学科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65年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的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本科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材料腐蚀与防护为特色的办学方向,其中腐蚀与防护本科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科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优势学院之一。
学院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设置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本科专业,并建成“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防腐蚀工程创新创业实践”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坚持科研强院战略,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建有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特种炭石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川南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学术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围绕腐蚀电化学、材料表面技术、特种高分子材料、新型碳材料、先进粉末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方向,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并与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破解炭黑新特性 推动行业产业变革
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碳-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第28届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建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独立提出了炭黑超硬度等新概论,对橡胶耐磨补强做出新诠释,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高分子科学行业发展,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
制造兼具强度和柔性的轮胎离不开炭黑与橡胶的“水乳交融”。学院炭黑研究团队提出的炭黑新理论包括发现炭黑表面超硬度及其对耐磨性的根本作用,提出炭黑表面超硬度是耐磨关键因素,对炭黑生产企业和轮胎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学院炭黑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从事高分子物理教学工作,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水平教学科研的支撑和推动下,在关于橡胶补强耐磨理论、橡胶状态胶方程等教学过程中,发现现有理论对炭黑提高耐磨性的解释存在不足,通过大量实验观察,提出了炭黑表面高硬度概念与测试方法,并总结出完整的炭黑补强耐磨三要素理论。这一新理论可用于涉及橡胶、轮胎、炭黑等领域发展,还可广泛用于高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高分子学科,助力相关专业更新教学内容。
未来,学院将立足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与资源优势,聚焦国家发展战略,以高水平教学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不断深入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胡茂源 李瑞 唐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