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切实提升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拓展思政课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与教育途径,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积极发挥好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和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切实展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不断在守正创新中开创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聚焦党建引领
学院以教工党建和学生党建为依托,全面推进“党建+教学、科研、学科、服务社会”一体化模式。学院领导班子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激发学院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为建设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贡献力量。班子成员和党总支委员立足理论宣讲工作一线、理论研究工作一线,着力推进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落实好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任务。
学院组织师生前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开展“忠诚固根本、建功新突破”主题党日活动,直观了解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近距离感受老一辈航空人在未知领域不畏艰难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深刻体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重大工程、重大专项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研究生党支部赴蒲河校区开展“学思想担使命、明校史建新功”主题党日活动,增进学生党员的爱校荣校情怀,激励学生党员在新时代浪潮中创新争先。
学院高标准建设文献阅览室、读书室,实施经典著作推荐和导读工作,引领全院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营造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共成长共进步的积极氛围;通过各党支部每年组织的红色文化调研等活动,凝练高质量党建研究课题调研报告和党建研究论文,切实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化为实践行动。
坚守立德树人
学院始终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等推进育人工作。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院与辽宁何氏医学院举行“手拉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交流座谈会,汲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先进经验;组织“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调研小组到丹东市、鞍山市、抚顺市等地调研学习并开展交流座谈,做到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典型案例为依据,收集整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素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体系。学院启动“学习新思想 讲出好故事——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项目,融合优势资源,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沈阳工学院签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合作协议,坚持结对帮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育人实效。
利用红色文化提升育人质效。学院与奉天工场合作,使奉天工场成为弘扬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开展“大思政”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辽宁大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场地;以线上方式举办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经验交流会,为思政课教学实践获取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与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委党校大梨树培训基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
聚智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抓好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主体,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学院举行“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同行”读书备课会,通过研读原著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结合时代发展阐释其真理性,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努力使“读·学·悟”教学方法落地生根,提高“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召开集体备课会,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与交流教学经验,激励教研部全体教师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院实施“双骨干培养计划”“名师工作室支持计划”“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等措施,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育;承办2022年辽宁省高校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前培训班,围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政策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内容,为新入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组织召开硕士生导师集体培训,让各位导师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本领。
(马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