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明确自身服务海洋强省的“蓝色使命”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多年来坚持建设国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积极抢抓海洋强国和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战略叠加机遇,主动对接海洋经济发展需求,持续深化“向海”转型建设,全力打造“向海”发展优势,持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探索海洋类特色高校发展路径,不断提升服务海洋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
办学特色上聚焦“海洋”
学校以切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己任,对接江苏海洋主导产业,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建有海洋科学、港口机械、海洋药学、海洋信息处理等涉海专业及方向30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50%以上。聚力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装备与制造、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信息与技术应用、能源化工与新材料5个专业集群,显著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的适应度。
人才培养上突出“应用”
学校人才培养对接专业标准和涉海行业标准,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企业环境与教学实境有效贯通,实施学校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国际校际共建、育人育才共建4项“共建”工程。探索实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际融通和知行耦合”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推进人才培养过程实现规范化、特色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有效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师资队伍上打造“双能”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定位集聚人才,推进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绩效评价等领域的机制改革。通过引企入校和拓校进企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开辟多元职称评审通道,对专任教师评价更加侧重工程实践锻炼、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成效、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企业攻关课题贡献和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等方面。学校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38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30%左右,大大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撑度。
科学研究上注重“转化”
聚焦江苏沿海区域特点与校内资源特色,学校牵头成立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建成近40个涉海科研平台,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形成覆盖连云港、辐射沿海的产学研合作网络。近3年科研到账经费5.39亿元,制定全国第一部海洋牧场地方性法规《连云港海洋牧场管理条例》,首次选育完成江苏省唯一的国家海水贝类新品种青蛤“江海大1号”,自主设计研发全自动一体化浒苔打捞装备,有效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
资源保障上强化“联合”
学校与连云港市政府联合,建设海洋科学考察船与海洋科学综合试验平台。聚焦连云港生物医药、临港石化、海洋相关产业等,校企联合搭建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联合体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依托制药工程等国家级一流专业,联合恒瑞医药等头部企业,建成海洋生物医药等13家产业学院,有力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度。
未来,江苏海洋大学将以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牵引,主动融入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大局,面向产业需求,提升内涵质量,奋力谱写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建设新篇章。
(马廷淮 安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