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创新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团队

    作者:谭焱良 柴英博 郭世彬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09版)

      多年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三师合一”“六维协同”“五方保障”,打造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教师队伍实现从传统教育的提供者向终身学习的支持者转变,为体育职教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勇担“三师合一”的责任使命

      勇担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使命。学校制定《关于进一步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的实施方案》等制度,全力落实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依托1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开展模块化教学;专任教师队伍、企业导师团队、班主任队伍、辅导员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学生学业及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耐心答疑解惑。

      践行求真、向善、尚美的“人师”使命。学校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发明专利23项,在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3篇;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长沙马拉松”“乡村运动会”“推普”“体育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人次,服务对象1.2万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一等奖。

      践行启思、导学、笃行的“匠师”使命。学校教师积极激发学生求知渴望和求学动力,累计培养专升本学生800余名,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所继续深造;积极开展职业模块化课程改革,带领学生将课堂开设在运动会、田径场、俱乐部、比赛场,鼓励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践行“六维协同”的建构理念

      从知识共享、智慧共生维度共建。学校积极利用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运动训练专业协作共同体、全国智能健身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加强学术交流,有效提升师生学术研究水平。

      从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维度共建。学校紧抓16个教研室教学管理的“神经末梢”,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路径。

      从创新引领、实践导向维度共建。学校充分利用大师工作室,邀请奥运冠军教练、世界冠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校内授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技能抽查与考核标准和题库的建设。

      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维度共建。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参与多元化的进修课程、学术论坛、科研实践等活动,持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从价值引领、使命驱动维度共建。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开发《湖南省深化体育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从持续学习、终身成长维度共建。学校鼓励师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9项,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训、以赛促创,凸显体育特色。

    拓宽“五方保障”的发展路径

      以开发资源整合机制为基石,奠定终身学习的物质基础。学校设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湖南省篮球、羽毛球、跆拳道项目教练员、裁判员培养基地,协同开发培训与考核标准,并融入教学中。目前已培养优秀教练员3000余人、裁判员2220人。

      以强化沟通协作机制为纽带,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学校党委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活动为抓手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已培养6名青年骨干教师、12名访问学者。

      以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为引擎,促进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学校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开展4次国内研讨培训,承接2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练员、运动员培训。

      以创新多元评价机制为导航,激发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学校积极推动教师职称评审评价体系改革,全面覆盖教学效果、科研贡献、社会服务影响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团队成员晋升高级职称24人。

      以完善绩效激励机制为加速器,保障终身学习的持续活力。学校全力构建涵盖教学质量、终身学习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个人职业发展及创新贡献等多个维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培育国家级技术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技术能手5人。

      如今,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指导了1支国家级、2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获得20余所高职院校的认可与高度评价。学校将持续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团队,培育更多卓越体育工匠,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

      (作者:谭焱良 柴英博 郭世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