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创新团队扎根黑土 服务农业农村一线

    作者:邢立伟 王燕平 路伟明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08版)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秉承“立足乡村办学、倾心农职教育、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在粮食产业一线办强涉农专业,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初心使命,打造了一支扎根龙江、情系黑土、倾心农职、启智传技的创新团队。

    突破技术难关 打造农业新品种创新典范

      创新团队携手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鑫豆丰大豆联合体、黑龙江众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同构建集“产学研服创”于一体的数智化、高水平专业群产业服务平台。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选育出17个玉米新品种、1个水稻新品种及6个大豆新品种。新品种的推出,为破解我国农业领域长期存在的种子“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玉米新品种的产量相较于当地对照品种,产量普遍提高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东生79”大豆品种3年平均脂肪含量高达24.16%,刷新黑龙江省高油大豆品种的历史纪录。

      此外,牡豆11、12、13、14、15、23及牡试2号、6号,牡小粒豆1号等科研成果成功实现转化,转化收益超过230万元。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种子企业提供了优质新品种,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新团队承担国家科研课题“高产优质抗逆大豆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子课题,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出组合优选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充分利用等位变异的重组潜力,打破传统组配原则局限性,为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科学、高效的方法。

    加强社会服务 推动农业现代化人才建设

      创新团队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携手企业共同制定大田作物标准化应用方案,在嫩江市、哈尔滨市双城区等大豆、玉米主产区推出“玉米田亩产850公斤优质种植技术”等高标准种植规范,有效助力农作物增产提质。

      创新团队积极服务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人才建设,充分利用农业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3大平台,以及7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教师培训基地等优质资源,广泛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培训活动。

      创新团队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在鸡东、海林、方正等地成功举办20余项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项目,为牡丹江、龙江、甘南、讷河、依安等市县量身定制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专业方向的乡村振兴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学历提升课程,为服务社会注入强劲动力。

    服务地方经济 组织农业专家深耕边境一线

      创新团队聚焦服务边境县农业生产核心需求,精心选拔一批农业技术专家,在边境县域开展对口服务,积极推进伊春市嘉荫县援边干部与人才选派工作。3位专家被黑龙江省政府聘为农业技术专家、共建专家,10位专家被聘任为牡丹江市农业科技入户专家。

      创新团队通过实施“人才+技术+品种+管理创新”组合策略,推动学院与边境县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经过团队不懈努力,东宁市绥阳镇(黑木耳产业)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穆棱市下城子镇悬羊村(黑木耳产业)获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作为“百村千社万户”公益助农行动中坚力量,创新团队成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以科技兴农为己任,与农业产业和农村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创新团队将服务范围扩展至20余个县市、145个村庄,指导1870个合作社,为1万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提供持续跟踪服务。

      未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创新团队将以实际行动持续践行服务宗旨,紧密围绕当地农业战略需求,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石,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邢立伟 王燕平 路伟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