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凝心聚力共建“连心河”

    ——平陆运河建设正酣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康安 罗继梅 《光明日报》( 2024年11月05日 10版)

      北部湾畔,百川归海。

      平陆运河起于广西南宁平塘江口,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金秋时节,正是平陆运河的施工黄金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建设者,正向着同一个方向,朝着同一个目标,凝心聚力把运河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的连心河。

      劈山,向海,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上演。

      “我刚到马道枢纽时,这里还是一座苍翠的大山。”自运河建设之初,王东升就从安徽来到这里,和数千名建设者一道,亲历着马道枢纽每一个蝶变瞬间。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运河的建设,凝聚着每一位建设者的努力付出。”王东升介绍,两年多来,建设者们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施工作业中。时间紧、任务重,白加黑、三班倒……王东升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项目钢筋班组管理员。他负责管理的班组有100人,大家来自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像大家庭一样和谐相处,团结共进,每天捆扎钢筋约80吨。

      如今,山岭已然变航道,世界在建的最大内河省水船闸雄姿初现。宏大的建设场景,时常让王东升心潮澎湃:“运河建成通航后,我一定会带家人过来看一看,到时候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他们,平陆运河建设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距离马道枢纽约20公里处的企石枢纽所在的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因运河建设,从一座静谧小镇,变成热闹的城镇。短时间内,这里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住宿、餐饮等需求旺盛。

      如何解决大量工人的住宿需求?除了项目施工单位建设的产业工人园区外,淳朴的村民们也积极行动,主动腾出闲置房屋。

      “我家3层楼房,租出去2层,作为工程队的宿舍。”陆屋镇企石村委党支部书记欧海娟告诉记者,“平时到地里摘菜,我也会给工程队带一把,有时一起下厨,一起吃饭。”

      一河通,百业兴。陆屋镇上新开了多个超市、美食城、农家乐、宾馆等消费场所,在满足工程队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大伙儿也吃上了“运河饭”。

      平陆运河,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齐聚在一起,也让外出务工人员回了家。今年春节过后,在广东打工多年的村民陈秋奇,就留在了家乡陆屋镇企石村村委。通过村委发布的招工信息,他在企石枢纽找到一份电工工作。“在这里工作离家近,现在孩子也看了,老人也照顾了,每个月还能拿到六七千元,特别开心。”陈秋奇说。

      “为推动项目所在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解决平陆运河用工需求,我们在全区首创‘平陆务工’以工代赈方式。”灵山县委统战部部长檀正茂介绍,通过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仅平陆运河灵山段,县就业服务站就与7个施工标段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目前,累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3900余人次,帮助当地群众在平陆运河项目就近就业近1500人次。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檀正茂说,建设平陆运河,各族群众不分彼此,手牵手,心连心,人人争当运河建设的贡献者。一条造福人民的绿色河、团结河、幸福河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康安 罗继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