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手记㉝】
在秋日暖阳轻抚下,山西大宁罗曲村宛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家家户户那一堆堆玉米,似座座金山,讲述着大地丰收的喜悦。
看着眼前的景色,村支书李鹏飞满脸笑意。突然,他的目光被不远处的一个身影吸引住。易地扶贫搬迁户贺录平,圪蹴在一堆玉米旁,吧嗒吧嗒抽着闷烟。
“老贺,丰收了,咋还愁眉苦脸呢?”李鹏飞走近,轻轻拍了拍贺录平的肩膀。
贺录平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丝微笑:“支书,我正为这些粮食发愁呢!以前粮食收了就晾在自家院里,可现在住上了幸福社区的楼房,晒粮成了个难题!”
像贺录平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可不在少数。前些年,他们搬进了几里地外的新小区,可土地还在村里,存粮和卖粮都不方便……不光是他们犯愁,其他村民也忧心。
“村里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了!”李鹏飞目光落到了贺录平脸上,“靠各家各户分散存放总不是法子。不如成立个合作社,把村里的粮食都集中起来,统一送去镇上的烘干厂!”
贺录平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合作社?不瞒你说,我就这几麻袋粮食,自己心里还能有个底,要是都放到一块儿,我真担心这合作社管不过来呀!万一乱了套,可咋整?”
李鹏飞笑了,他拍了拍贺录平的胳膊,开始讲述前些天外出考察的所见所闻:“每家每户分批贴上标记,跑腿的党员们帮着记录、搬运,专人负责,保证每家的粮食都能清清楚楚。你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这时,附近晒粮的村民听到动静,也纷纷围拢了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皱着眉头问道:“李支书,你说合作社的法子听着是好,可运费咋算?”
李鹏飞耐心地解释:“叔,我算过一笔账,运费大家分摊下来,其实没多少。咱们不仅能统一卖上好价钱,还省了不少心呢。和商贩上门收购相比,这收入只多不少。”
村民们听后,低声商量起来。渐渐地,大家的脸上都露出微笑,点头赞同哩!
(本报记者 刘已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