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深圳坪山:客家围屋蝶变戏剧热土

    作者: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27日 10版)

        人们在深圳坪山长守戏剧公社体验皮影。深圳坪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深圳坪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长守戏剧谷举办鹏城清韵之颂名家名曲演奏会活动。深圳坪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长守戏剧公社皮影探源活动现场。深圳坪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乡村新印象】 

      从深圳东部出城而行,眼前的景致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逐渐转为郁郁葱葱的绿色和群山掩映下的错落民居。当行至乡间蜿蜒的小路,青山环抱中,一处充满岭南地域风情的客家古村落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的围屋,是江氏祖先在乾隆年间始建的。背靠马峦山,面前有水塘,是广东围屋的典型特色。”跟随村长江锦武的脚步,记者走进已有30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长守村,村子里斑驳的黄土围墙与灰瓦相映,仿佛诉说一段悠悠的岁月。步入围屋,长满青苔的断墙、老屋、泥墙和院中芭蕉,都在讲述数百年来这里来来往往、平凡温暖的那些人间烟火。

      提起老屋,出生、成长于此的江锦武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广东的客家围屋和福建、江西那种圆形土楼不一样,是方形围龙屋,墙上只留下几个小门,抵御流寇时易守难攻。大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到我这一辈,建筑面积已经有7600多平方米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村民们陆续迁出村子,老围屋逐渐荒废沉寂,甚至在后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坍塌破败。“幸好2019年政府积极介入修缮了,全村人百分之百赞成,也都想保护好这片承载着共同记忆的历史家园。”江锦武说。

      留住乡愁,不仅要留住围屋,也要让村子的文脉“活”起来。

      2023年,坪山区引进国内民营原创戏剧机构,共同活化利用长守村老围屋,打造长守戏剧谷。如今,《我爱桃花》《断金》等新创排话剧在坪山演出场场爆满,长守村也迎来了人气高峰。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庆长假,有2.7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探寻这座喧嚣城市中的“桃花源”。

      通过引入戏剧业态,长守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让历经数百年传承的村落文化得以延续。这也是坪山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与创新产业同频共振,精准发力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打造戏剧消费融合文化新业态的成功探索。

      “对待历史遗存,需要‘守拙存真’。”长守戏剧公社设计师侯丹青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老屋的构件和肌理“应存尽存”,力求在古迹修复和空间创新中寻求平衡。

      客家围屋坍塌形成的废墟和残垣断壁被村子原样保留,成为舞台向外延伸的实景剧场,300名观众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舞台,来一场与历史融为一体的独特观演体验。其余相对完整的老屋,则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戏剧图书室、文化展览馆等公共设施。

      午后漫步在围屋的庭院中,当阳光透过树叶将斑驳的光影投射在长满青苔的墙壁上时,整座村落都充满了厚重的人文气息。

      沿着围屋里的石板路缓缓而行,“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的古朴场景依旧,当人们步入剧场,“字字珠玑飞白雪,令人消受艳阳和”的艺术生活更加动人。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