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沙海也能“织绿”“淘金”

    作者:本报记者 王美莹 孙金行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王梦琳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9日 09版)

        鸣沙山月牙泉 新华社发

        新疆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段俊利摄/光明图片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众多游客。新华社发

      【生态聚焦】

      翠绿草方格,如同巧手织就的“绿围脖”环绕沙海,创造出人类降服“沙魔”的佳话;蔚蓝光伏板,在黄沙之上铺展一抹绿意,让曾经的荒芜之地焕发生机;连绵沙山旁,湖泊景观渐次丰盈,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舞……

      防沙治沙,不仅关乎生态安全,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石。在“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时代号召下,新的绿色奇迹正在广袤大地上书写……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锁边”,竖起“绿色屏风”

      沙漠随风向变化不断侵蚀绿洲,如何固沙治沙、“锁住”沙漠,成为重要的生态课题。

      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有这样一道“绿色屏风”:一排排一米见方的小方格,网格状的麦草、稻草沙障形成防护墙,阻挡住流沙的去路,仿佛给沙漠边缘织上一条“绿围脖”。

      九棵树防沙治沙综合治理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是防止巴丹吉林沙漠东扩南移三大黄沙溢出带之一,也是内蒙古、甘肃地区生态治理工程联防联治的重点区域。

      “防沙治沙最大的难题是缺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副局长许斌说,除工程固沙之外,当地还采用生物治沙,选定生长量大且抗旱的乡土灌木梭梭作为防沙“卫士”。为了让新造的梭梭林在3年管控期内成活率达到70%以上,防护带一年至少需要灌足4次水,其余时间靠自然降水可以基本维持。

      许斌告诉记者,阿拉善右旗绿化用水的运输成本很高,沙漠腹地的防护带需要就近找水打井,并需要人工浇水。“今年大概有600名当地牧民参与到拉草、浇水、管护中来。目前国家的补助资金标准基本可以覆盖防沙治沙成本。”

      今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申遗成功的背后,系统整体、多措并举的沙漠“守护之道”功不可没。

      沙漠遗产地保护和防沙治沙之间是否存在冲突?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副局长张兆鑫解释说,“防沙治沙主要是针对已沙化和将要沙化的土地进行治理,目的是要阻止两大沙漠交汇;遗产地则是要对这片天然形成的自然地貌进行保护。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不但需要持续保护,还需要利用起它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

      “三北”六期工程明确提出,开展沙漠“锁边”和大型风沙口治理的工程措施。“保护巴丹吉林沙漠生态,最重要的是树立优先保护沙漠自然景观的理念,逐步改变公众视沙漠为害的观念。”三北工程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副研究员崔桂鹏表示。

    新疆麦盖提:沙海生金,造福一方百姓

      补植改造、管护浇水……在新疆喀什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中,秋季造林工作正有序进行。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三面环沙,是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曾经一年中光风沙天气就有150多天,是防沙治沙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2年年底,麦盖提县开启了沙漠城市的绿色突围。365公里的戈壁石道路贯穿林区,63千伏变电所拔地而起,10千伏输电线路架设了350公里……“12年来,麦盖提县30万名干部群众累计实施防风固沙造林46万亩,定植新疆杨、文冠果等生态和经济林木2.6亿株。”该县防沙治沙中心书记、胡杨林场场长殷红海说。

      一个工程化治沙项目正在麦盖提县东南处加速建设。“我们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固沙’的方式,在光伏场区外围上风口下风口、光伏场区附属设施周围、光伏板间、光伏板下,采取植被恢复、铺设沙障、种植沙生植物等防风固沙措施。”陕投喀什地区麦盖提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发电项目负责人赵兴朝介绍,项目年设计平均发电量为8.38亿千瓦时,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27万吨。

      光伏治沙,把光伏技术与生态保护技术结合,利用光伏板在沙漠地区形成覆盖层,降低地表风速,从而防止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改善微气候条件,促进植被生长。据了解,每在荒漠中建造100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场,就意味着增加400万平方米的防风固沙面积,相当于种植64万棵树。

      过去的麦盖提县,风沙席卷、浮尘蔽日。现在,以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格状、区域化相结合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总体已形成。风沙天气由2010年的150余天减少到50天以下,年均降雨量由50多毫米增加到1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既要治沙,还要致富。麦盖提县在筑牢绿色生态屏障的同时,还在沙海中挥锹“淘金”,让百姓吃上了“生态饭”。

      肉苁蓉,也称“沙漠人参”,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2021年,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种植大户卫军承包1800亩沙地种植梭梭。看到肉苁蓉的市场价值后,卫军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亩产可达150公斤,亩均效益1500元。截至目前,麦盖提县已接种梭梭肉苁蓉8.5万亩,每年可采挖1万亩左右,让昔日的“撂荒地”变为今朝的“希望田”。

      “荒漠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人类治沙的最终目的,还是发展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崔桂鹏分析。

    甘肃敦煌:沙泉共存,擦亮“沙漠明珠”

      位于鸣沙山怀抱之中的月牙泉,形似新月,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独特景观闻名于世。今年国庆假期,不少游客发现,眼前的月牙泉似乎比印象中的“胖”了一些。

      “如果以前的月牙泉是初五的月亮,现在就‘胖’成初八的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李瑛笑言。随着月牙泉周边区域环境持续改善,月牙泉水位稳定回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现在,月牙泉水深3.4米,水域面积30.1亩。”

      之所以能形成“绵历千古,沙不填之”的地质奇观,是因为月牙泉四周都是高耸的沙山,当风进入泉区后会形成上升旋风,把四周流沙带上山顶,或抛向山峰的另一侧。因此,保护月牙泉,畅通风道是关键。长期以来,在几组风向的动态作用下,鸣沙山与月牙泉维系着动态平衡。

      “鸣沙山风道范围内的建筑物要限高,特定区域限建,沙地、戈壁滩等非绿洲区域不能改变原始地表类型,我们也会修剪风道范围内的树木,确保风道畅通。”李瑛介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靠地下水补给的月牙泉水位持续下降,水面萎缩。到20世纪90年代末,月牙泉最浅的时候水域面积仅有2.5亩左右,面临干涸的危险。

      为了保护月牙泉,一系列措施相继推出。2013年,《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25》获国务院批复,明确界定了景区范围,重点对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土地利用协调、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经过多年修复,月牙泉的水位已经恢复到近年最好水平,并长期保持稳定。

      月牙泉是敦煌生态的“晴雨表”,也是敦煌文旅产业的“顶梁柱”。如今,恢复健康活力的月牙泉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特别是景区打造的万人星空演唱会,赢得了大批游客的赞誉。截至今年10月12日,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4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创历史新高。

      “在月牙泉沙漠绿洲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有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干扰因素。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钧教授提示。

      据悉,近年来,为保护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监测体系,密切监测人类活动对鸣沙山和月牙泉生态的影响。

      “面对鸣沙山月牙泉这一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我们会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让这颗‘沙漠明珠’越来越闪亮。”李瑛说。

      (本报记者 王美莹 孙金行 王冰雅 本报通讯员 王梦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