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打造“全景式”跨学科学习生态

    作者:李赠华 黄丽 梁创荣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09版)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校园内的绮云书室、锦庭书室分别是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以“为每位学生的‘绮云’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立足校内外资源,打造“全学科参与、教与学共研、交互式实践”的“全景式”跨学科学习生态,撬动学校课程改革“施工图”有效落地。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传统学校、全国“志教融合”试点学校、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试点学校、宝安区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宝安区课后服务优质学校。

    探索古诗词“双创”策略 建构跨学科学习场域

      学校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策略,通过学科实践、跨学科融合、数智技术应用等,发掘古诗词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情境与应用,拓宽其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丰富师生现实生活。通过进一步深化跨学科教研,全面强化学校“诗教”传统,开展“学科+诗词”融合学习,引导师生全学科、多角度学习诗词,如诗画、诗唱、诗创、诗演等,提高育人水平。研发诗词项目化学习形式,开展创意教学活动,积极将学科深度教研与年级宽度教研相结合;同时注重“教研”与“学研”相结合,突出确定性教研与可能性教研相结合,真正实现小学教育从“以人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变。2023年,学校承办深圳市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活动,“苏堤探秘”一课从创造性转化思维出发,拓展古诗词的学习场域,创新教学思路,得到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当地各界的充分肯定。

    创新“研与学”机制 激活跨学科学习动能

      为全面激活、常态化开展跨学科学习,学校充分发挥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大单元与跨学科教学,全面优化校本教研机制、“毓秀计划”教师培养机制、教学专业成长自我评价机制、“绮云”少年综合素养评价机制等。全校推行学科主题式与年级融合式教研,突出研训结合,以“说单元设计+上课展示+说单元作业设计”为教研模式,积极开展各级教研活动,成立跨学科教研小组,负责跨学科教学的理论研究、跨学科主题群研讨、教师培训等工作。学校还自主研发、建构成长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营造“人人乐成长、人人敢争先”的良好育人氛围。以发现“可能性”为核心,发现学生可能的学习方式、学习技术等,突出“以学定研”“以研助学”,将教学模式由“指导—实践”转变为“实践—指导”,让学生成为实践中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校从“绮云”文化入手,系统设计评价机制中的基础评价、特色评价、拓展评价等内容,设置“毓德、毓智、毓体、毓美、毓能、毓秀、毓文、毓创”八大维度,闭环式建构“绮云”少年评价体系。探索创新“三位一体”校本教研新模型,推动实现学科教研、年级教研、师生共研一体化,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学科素养。2023年,学校入选宝安区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推动数字化转型 提升跨学科学习品质

      学校紧抓宝安区数字化转型元年重大契机,以助力师生成为“提示词工程师”为目标,协同社会力量,共同研发AI智能教学平台,赋能学科发展。目前,学校已基本完成原有跨学科学习资源及教材内容的梳理。借助数字技术完善“绮云少年”评价机制,在原有评价机制基础上,研发课堂教学评价小助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效率;积极开发积分消费场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规划打造集吟诵、创作和意境表达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全面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综合能力,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面向未来,学校将不断加强教师AI技术教育能力培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学校数据大脑建设,努力培育有大格局、大思维、善于学习的新时代接班人。

      (李赠华 黄 丽 梁创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