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第五十五个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举行

    用标准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李春剑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15日 07版)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天,2024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陕西西安举行。会上,40余项重要国家标准批准发布,与会嘉宾、专家就标准助力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

    40余项重要国家标准发布,涉及新技术等领域

      标准是什么?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尺度,标准是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高标准能够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重要国家标准涉及新技术、绿色发展等领域。新发布的机器人自适应能力、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能源互联网与电动汽车互动等8项国家标准,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创新。

      新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绿色产品评价、建筑材料低碳评估、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氢燃料内燃机等19项国家标准,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引领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高品质生活方面,新发布的无障碍洗浴机、家用新风净化机、滚筒式干衣机和洗干一体机等5项国家标准,有力推动家电产品的质量升级和技术更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老年人室内运动健康设施等2项国家标准,将有效助力全民健身。

      在保障高水平安全方面,新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设备完整性等4项国家标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重大安全风险,避免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度持续增强

      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国际标准能够确保操作互通、保障安全、促进协同发展。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柳成洋介绍,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程度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以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趋势和要求为导向设置18项指标,面向26个行业领域的353个对口单位开展考核,34个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结果为一级。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走向国际标准化舞台,中国正从参与者和贡献者向推动者和引领者跃升。”柳成洋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一大批国际标准专家在国际标准化领域作出突出贡献。陈建平、刘鹏宇、魏斌、张君娇、朱涛、朱霞等15人获得2023—2024年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卓越贡献奖”,何慧雯、梁曦东、刘洁、滕云、万碧玉、杨书评、张天爵、张冶文等32人获2024年度“IEC(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奖”。

    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

      标准化能够对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世界各国正抓紧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7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3%;预计人工智能每年将为全球经济带来4.4万亿美元的增长。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13.9%;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1万亿元。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刘贤刚介绍,当前,美国出台相关法案,加强对人工智能系统及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欧洲正规划人工智能新布局,注重人工智能风险和伦理监管;我国则更聚焦技术和产业的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人工智能标准至少面临四方面挑战,即范围更大、链条更长、迭代更快、应用更广。”刘贤刚说,“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标准正不断演化升级。”

      今年,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本报西安10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李春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