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下一步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总体考虑。
蓝佛安指出,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主要包括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方面。
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经费保障,保持财政支出强度,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重点支出得到比较好的保障。”蓝佛安说。
据介绍,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2024年财政部门安排财政赤字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好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到28.55万亿元。
今年1至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8万亿元,增长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3%,教育支出增长1.1%,农林水支出增长6.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5%。
“我们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实现收支平衡,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重点支出应支尽支,发挥好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蓝佛安说,一是有效补充财力,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二是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将更多资金用于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力度不减;三是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资金,督促地方切实用好各类债券资金,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拨付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持续发挥专项债的重要作用
在专项债发行使用方面,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专项债管理政策制度,指导地方提升专项债项目质量,持续发挥专项债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专项债券18.7万亿元,支持了约13万个政府投资项目,2024年安排新增专项债券3.9万亿元。
具体来看,一方面,加大对经济大省专项债券支持力度,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支持经济大省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其他地区专项债券额度,推动在建项目续建完工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落地实施。截至9月底,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万亿元,占全年额度的92.5%。
王东伟指出,下一步,要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健全管理机制,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合理降低融资成本。具体包括:研究完善专项债券投向清单管理,增加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最大限度扩大使用范围,用好专项债券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合理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研究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打通在建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实施的有效衔接;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债券资金支出监管,探索专项债券提前偿还,研究建立健全偿债备付金制度。
与此同时,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规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切实防范债务风险。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
“认真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腾出资金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重点领域支出。”蓝佛安介绍,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超10万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6%,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近年来,财政部加强基层“三保”财力保障,督促地方将财力下沉基层,优先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同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细“三保”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库款保障能力,加强地方财政运行监测。
“总的看,当前基层‘三保’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偏紧的态势。根据全国基层财力总量测算,‘三保’底线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为例,基层‘三保’支出占可用财力的五成左右,加上其他的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区‘三保’压力增大,主要是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蓝佛安说。
同时,财政部加大对科技、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长10%,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1770亿元,下达651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扎实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