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

    ——记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

    作者:本报记者 徐鑫雨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8日 04版)

      “嘿,大伙儿凑过来瞅瞅,咱们这块地方咋个捯饬才能更有那个感觉嘛!”测量定桩、勾勒布线、一次次修改完善,他跟着村里施工队前前后后跑得欢实,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乐开了花,“步道平整后,黑潓江那边来咱这边就更方便啦!”

      罗山巍巍入云霄,潓水滔滔向南流。40余年相伴相守,他治病、治心、治贫。前来看病的村民说,李医生真是个好人。

      村民口中的李医生,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一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

      1981年4月,24岁的李桂科第一次来到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简陋的垛木房,无助的麻风病人,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李桂科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人们都说“江那边去不得,因为有麻风院”。但看着无助的村民,李桂科下定决心:“留下来,治不好他们就不走了!”

      李桂科坚守近10年,克服药品缺乏等困难,率先在云南开展麻风足底溃疡家庭治疗手术,为患者找到并引进了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1990年,山石屏疗养院181位麻风病人全部治愈。

      “不能落下边疆地区一个村、一个患者。”李桂科还负责洱源县三营镇洋芋山、干海子麻风村等地的救治工作,经常一走就是8个小时的山路。2001年,洋芋山最后一名麻风病康复者搬离居住了26年的麻风村时激动地说:“共产党万岁!李医生了不起!”

      患者治愈了,李桂科本可以离开,但他却说:“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啊。只要我还在,一定倾尽全力,把山石屏建成富强村!”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李桂科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如既往地坚守在他视之为家的小山村,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常识,带领康复者学习生产技能。村里架起了桥、通了水电,建起了小花园……山石屏村逐渐变成人们心中美好的样子。“以前谈起山石屏村,外村人都指指点点。现在我们经常一起跳舞,大家还会买村里种的菜、养的鸡。”村民宋树江感慨。

      “孩子们不读书,怎么会有发展动力?”李桂科从县城找来旧课本,办起了小学,还作为21名孩子的家长参加家长会。宋荣坤是这所“特殊学校”走出去的大学生,现就职于茈碧湖镇卫生院,他说:“这个世界上,比我父母还亲的人就是李桂科叔叔,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今年呀,村里又出了一名大学生,可是孙子辈啦。”李桂科掐指一算,山石屏村已走出了8名大学生。

      治病、治心、治贫,李桂科总觉得这些还不够,他总在问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收集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布置一间间展示厅,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2019年7月,全国首个麻风历史博物馆建成。“博物馆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麻风病防治取得的伟大成就,山石屏村从谈之色变的‘麻风院’变成幸福村。”李桂科用手一指,“博物馆二期就在一期旁边,预计今年年底对外开放。”他期待着将山石屏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记者上次实地探访山石屏村已是两年前,如今再访,不禁感慨小小山村变化之大——葡萄长廊散发阵阵果香,鹅卵石铺成的健康步道曲径通幽,宣教中心宽敞明亮,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花园里白花、牡丹花开得正好,老人们闲适而坐,太阳照得人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如今,山石屏村还居住着33位麻风病康复者,最年长的已经90多岁。李桂科说:“让山石屏村美好,是我的目标!让来村里的人能发自内心地感叹‘山石屏村好美啊’,我就心满意足了!”

      2023年7月,李桂科荣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此前还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医德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徐鑫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