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河南传统文化系列作品: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生机

    作者:陈星灿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2日 06版)

      近年来,河南广播电视台围绕文博考古、文化遗产等命题做文章,推出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广播剧《叩问殷墟》、“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具有创新性的优秀广播电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这些传统文化系列作品创新艺术手法,探索前沿科技手段,将包含考古学成果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将古老的中华文明元素与现代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呈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不同模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时间节点关键,区域地位突出,展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与发展的基本面貌。所以,如何将这些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生动地呈现出来,让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生机,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财富,大众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动力,成为广播电视创作共同面对的挑战。《闪耀吧!中华文明》用历史谜题做牵引,深入三星堆、唐长安城、秦始皇帝陵、敦煌、南海Ⅰ号、殷墟六大考古现场,以一线考古专家、资深文博历史学者第一手的真实经历和研究成果为支撑,以推理解谜的创新表达方式,带领观众一起走近这些令我们骄傲的文明高光时刻。《叩问殷墟》采取虚实结合和戏中戏的创作方法,以一个电影编剧的口吻讲述殷墟近百年考古历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艺术化地重现殷墟考古如妇好墓、洹北商城的发掘发现等重要事件,以鲜活的文明探源故事表现考古工作的价值,传达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理念。这些作品虽然题材有较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但故事讲述得清晰流畅,能有效增强观众对考古学的兴趣和最新考古成果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尊重。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传统文化系列作品还通过舞蹈、音乐等表现手法以及AI、VR等科技手段,让沉睡在博物馆、文献、考古研究中的古老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其中,以故事串联起综艺节目,表现民俗节气、非遗文化、历史典故、经典诗词、笔墨丹青等传统文化内容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最具代表性。《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传世古画通过《唐宫夜宴》的呈现,变成了生动可感的“场景”和灵动可爱的舞蹈。曹植的诗文、顾恺之的国画、赵孟頫的书法在《洛神水赋》节目中交融,化身为在水中摇曳生姿的洛神。阳刚凛然的金刚和广袖舒卷的飞天在《龙门金刚》中相遇,讲述着中华文化的刚柔相济之美。还有《屈子问天》用舞蹈语言再现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高士形象,将楚辞中的神话、美学、浪漫、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云窟万象》集合云冈、龙门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石窟造像元素,在实景与科技手段融合的空间中,呈现中国石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艺术。此外,河南广播电视台还陆续打造《舞千年》《新民乐国风夜》《中国家宴》等文化节目集群,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河南广播电视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一批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为考古成果的传播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公众理解、感知和认同中华文明搭建了桥梁。

      (作者:陈星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