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下设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期刊社5个部门,是集人才、项目、平台、基地于一体的学科组织,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交流、“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近年来,教育学部创新“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1+N”科研组织形式、“三覆盖”社会服务架构,积极构建教育学科建设新生态,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良匠之师。
“五融合”开创育人工作新样态
培养目标“三性融合”。教育学部围绕培养“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的“三性融合”目标,统筹设计师范性集中考核、专业性分类培养、职业性顶岗实践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培养“三性融合”发展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
培养形式“本硕融合”。教育学部通过大学生导师制、科研训练项目、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相融合,共同提升培养质量。
培养内容“职前职后融合”。教育学部在职前教育中提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方案,在职后培训中提供职业教育研究前沿成果及实践培训计划,有力助推职教师范生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实践活动“岗课赛创融合”。教育学部鼓励学生在岗位实践、课堂实训、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多项实践活动中检验、应用、反思、提炼所学知识,提升理论知识实践转化能力。
培养主体“校政行企融合”。教育学部以政府、行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依据行业企业最新发展方向持续改进培养内容,将行业企业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过程,推动校政行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1+N”助推科研迈上新高度
科研领域“1核4维”。教育学部坚持以“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核心,同时构建“毕生职业发展与学习研究”时间维度、“中央苏区等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空间维度、“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与向度研究”职教师资发展维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职教服务对象维度,研究领域覆盖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与教师、时间与空间,为学部队伍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人才队伍“1核3方”。教育学部坚持以学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为核心,统筹国内知名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及行业企业3方科研力量,共同提升学部科研工作质量。积极引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师范大学科研力量,示范引领学部科研工作;以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校外硕导遴选、教学成果培育等形式引入省内外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力量,协同推进“1核4维”研究走深走实;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体、研究生实习实训指导等形式引入行业企业科研力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部有10人次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中宣部“四个一批”青年英才、“双千计划”人才、“井冈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全国首批教育世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余人;弹性引进长江学者2人,签订合作项目16项,聘用校外硕导100余人。
科研经费“1核3源”。教育学部坚持以纵向科研经费申请为核心,积极拓展专项委托、横向课题、校友资助等经费来源,支持学部开展各项科研项目。近5年,学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100余项,各项委托、横向及校友资助课题经费逾千万元。
近5年,教育学部科研成果质量迈上新台阶。先后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心理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10余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0余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化》等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3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11项,江西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6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11项。
“三覆盖”彰显职教工作新担当
服务内容覆盖国际国内。教育学部在立足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国际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建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心,承办“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官员研修班”,为职教出海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服务范围覆盖国家地方。教育学部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做好政府决策智库服务。牵头承担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标准研究》(2023)等国家和地方重要政策制定工作,积极推动、设立“中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2024),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示范区建设。
服务对象覆盖中高本职。作为江西省国家级师资培训单位,教育学部举办各类型、各层次全国性职教师资培训项目130余期,培训职教师资14000余人次,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省内外职业院校提供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教育教学工作指导等服务,助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协同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
未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传承并发扬中国优秀职教文化,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良匠之师踔厉奋进。
(作者:刘雁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