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
初秋,上海依旧烈日炎炎。在炽热的阳光下,一群孩子与家长告别城市的喧嚣,穿梭在上海奉贤区古华公园的亭台楼阁间,行走于城市森林和生态水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起走进“贤美文化”,感受家乡之美。
从“寻找贤城文化地标”“讲述奉贤新城故事”两个维度入手,奉贤区结合各街镇区域资源,精心设计多条“亲子文化行走”路线。每一条路线都能展现奉贤一地一景一特色,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通过沉浸式阅读和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之美、城市之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科技之美,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培育家庭文明风尚。
小桥流水间,亭台楼阁密布,花草树木相缀,展示给人们古朴典雅的优美形象,孩子们一边走着,一边听着这里的故事:“照壁北面,即‘西湖’南岸,有石板曲桥伸入湖中,桥上建有三座亭子,东为‘水香亭’,西为‘水明亭’,中为‘水绿亭’,三亭名称,分别由书法家林仲兴、胡问遂、赵冷月手书。此三亭呈‘品’字形排开,故又统称为‘品亭’。”
“我在古华公园附近长大,却是第一次了解它的故事。”孩子的家长说。“妈妈!它是‘南塘第一桥’!”小朋友兴奋地指着前方。
美育在培养大众健全人格、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2018年以来,上海市奉贤区开展的全龄全域“美育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精神之美、家庭之美、行为之美、文化之美、产业之美、环境之美”六大重点领域,丰厚内涵,找准路径,调动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全面参与美育实践,实现公民道德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走出一条独具奉贤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什么是诗?中国诗歌的魅力在哪里?用马一浮的话来说,诗就是人的心灵‘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在奉贤区图书馆一楼环幕厅,一场围绕中国诗的人文精神,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体现道德至上、关注人性提升和生存价值的“贤书汇”正在进行,大家一起品鉴“中国诗的人文精神”。
作为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动”特色项目,奉贤区“贤书汇”读者沙龙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将地区特色的“贤美文化”融入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功效。2022年至今,已举办活动近300场,参与者近15万人次,拥有了众多“忠实粉丝”。
在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博物馆、言子书院等一批融“演、展、阅、游”于一体的南上海文化地标相继涌现;“故宫雍正文物大展”“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等20余个重磅展览和史诗话剧《日出东方》、音乐剧《忠诚》、舞剧《朱鹮》等优秀剧目相继上演;“贤园”“江南书局”等百余个新时代市民美育修身打卡集聚地遍布全区,“最美河道”“最美公园”“最美街区”等“文明之城·美在奉贤”十大最美系列亮点景观创评活动掀起发现美、展示美、传播美的热潮……
全龄全域“美育工程”扎根时代生活,以美服务人民,让奉贤人民更具文化自信、道德自觉,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奉贤落地生根的鲜活实践。
(本报记者 孟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