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星期五

    “路痴”的烦恼

    作者:云德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30日 15版)

      如果不是学会了开车,我根本不可能与“路痴”一词有任何交集。

      徒步行走的年月,活动半径不超过周边10公里,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志物作参照,即使走错了道,也会很快得以纠正;骑自行车外出,也多在熟悉的范围,偶尔去个陌生的地方,能轻易停车找个商户或居民问询,迷路的情况肯定不会发生。驾驶汽车出行,情况便大不一样了。

      独自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行驶于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失去了随时停车问路的方便,尽管有各种路标,然而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尤其在没有手机的年代,一旦模糊了目标方位,无从求助,既不能减速,又不能停顿,只能夹在车辆中间。行驶到岔路口,是直行还是拐弯?是左拐还是右拐?此时此刻,驾驶员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茫然无措、孤立无援的恐慌会顿时袭上心头。若是路边停车,十有八九会违章受罚,偶遇的行人也未必能给出答案。碰上有急事要办,迷路再加上高峰期的拥堵,再强大的内心也会生出焦虑、急躁。

      本人第一次开车上路就发现,去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路线规划,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一般。白天尚可勉强应对,夜晚则会寸步难行。20年前,自己有过一次终生难忘的迷路经历,恰恰发生在夜晚。那是去“中国职工之家”参加影视活动,抵达时地面车位已满,受管理员指挥进了地下停车场。活动结束时,已是灯火阑珊的深夜。从地下车库开出来时,凭着左转入库的印象,心想出库理应右拐,上长安街回家。没想到,出口与进口的方向正好相反,右拐上路后越走越不对劲,路边所有的建筑都与熟悉的长安街大相径庭,只好用手机向夫人求助。但夜晚既看不清街道名称,也没有熟悉的地标,夫人自然爱莫能助,我只好迷迷糊糊地跟着车流走了大半个钟头。那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辆出租车带路,于是打着双闪靠边停车,向过路的出租车招手。深夜里站在汽车旁招手,通常是车损求援,人家出租车司机大半夜出门挣钱,确乎没有停下来施援的义务。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开车上路,继续搜寻标志性建筑。又走了好长一段路,当我一眼看到熟悉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大楼的招牌时,心情激动得好似溺水之人抓到了救生的船板。方位一旦确定,归程自然不成问题。我随着东行的车流一直驶进前门大街,这下终于可以十拿九稳地找到家了。

      想到自己动辄迷路,我曾专门向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求教,他们不以为意,说此乃新司机身上常见的现象,车开多了自然记路。一晃20年过去了,司机已老,车也没少开,但认路的障碍依然如故。再次咨询友人,对方明确断言是迷走神经出了问题。带着疑惑专程去了趟医院,医生听后哈哈大笑,说我的朋友纯粹是望文生义,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胸部、腹部,调节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与迷路的行为八竿子打不着。他说,迷路的原因在于,大脑海马区负责方位的神经细胞之间不能相互勾连,无法形成网格化的空间定位。现代医学对此无能为力,只能靠自我训练、强化记忆来解决。

      其实,自从学会开车,强化记忆的训练一直在进行着。家里、车里、办公室里,随时都备着地图,每有地图更新或是外地来京朋友把地图带走,我总会在第一时间补上最新的版本。研究地图,肯定是自己每次出门从不懈怠的必修课,我甚至一度把大幅的北京地图钉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尽管如此,碰到临时限行或新设某条单行线之类,迷路的窘态照出不误。

      再后来,有了GPS导航仪,这算是“路痴”的福音。尽管当初价格不菲,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购置、安装。实不知,早期的导航系统与当下的相比功能较弱,经常是车至十字路口,驾车者急得抓耳挠腮,提示的声音却迟迟不来;抑或是告诉你靠边行驶,前方匝道右拐,结果到跟前了发现有两条右拐匝道,走错就得掉头,真是劳神误事。

      为强化记路“奋斗”了大半生,“路痴”的帽子终究没能甩掉。直到退休之后才彻底醒悟,少开车或者不开车,或许才是真正杜绝迷路烦恼的良方妙药。退休后,无须每天上下班,不再经常开会出差,生活节奏骤然慢了下来。偶尔出趟门,大可从容不迫,轻松地打个车或者干脆改乘公共汽车、地铁。如此,既节约了资源,又没有寻路的麻烦,何乐而不为?

      (作者:云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