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看新疆】
8月末的新疆哈密,阳光依旧酷烈。当汽车顺着蜿蜒的公路一头扎进茫茫戈壁深处时,眼前骤然出现一片百米高的林立塔筒。随着呼啸的风,巨大的风机叶片缓缓转动。这里,就是新疆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储一体化项目——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所在地。
十三间房位于天山山脉南缘,地处新疆有名的“百里风区”中心。过去,一年到头刮大风,席卷着沙尘,让人闻之却步。如今,已是华丽蝶变的风电基地,千家万户的灯火之芯,争相建设的能源香饽饽。
“这是我们中船风电在哈密投资建设的项目,占地面积约231平方公里,是新疆首个跨地域接入的新能源项目。”穿着蓝色工服、戴着红色安全帽的中船风电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风场值长董宇向记者介绍,“看!这片戈壁分布着150台中船海装H176-6.7兆瓦低温型风电机组,是本区域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
3月28日,项目首台机组并网发电。6月2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8月25日,累计发电7.5亿千瓦时。
在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风机中间,有一片整整齐齐的模块化低矮建筑。董宇介绍:“这是为风电项目配置的储能电站,相当于一个超大充电宝。风能是一种相当不稳定的自然资源,当有大风来时,可将不上电网的多余电量,存储到由200个电池仓组成的储能电站里,最大储能电量可达120万千瓦时。”
通过储能电站把电发到大网上,能有效缓解用电压力。“这些储能电量通过智慧管控系统,可自动控制充放电,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满电时,一次充放电能够满足80万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用电量。”一旁的中船风电风场运营中心副主任李帅说。
“187.59MW……”
走进风电场集控室,记者看到调度中控台的下发指令每分钟报数一次,工作人员正在对全场设备运行状况进行集中运维。这个由20人组成,为百万千瓦装机规模风场配备的运维团队,将单瓦运维成本控制在1分钱。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风储协同控制系统强有力发挥削峰填谷调节作用。
中船风电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风场场长师瑞算了一笔能源账:“我们预计每年的上网电量31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80万吨、碳氧化合物11000余吨、烟尘等有害物质12900余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哈密市已建成全疆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最猛烈的风,最优的定制化开发方案,精准匹配的风电机组及配套储能装备……种种优势为新疆风储协同方案提供最优解。
(本报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