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面向现代服务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纽带,扎实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校抢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新机遇,率先开办职业本科教育,着力构建普通本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一体两翼”互鉴互融、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教育发展态势 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
学校深入分析和精准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济南自贸区建设需要,精选研究领域,集中学校资源推进学术研究,打造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建设和专业布局。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与学科评估相统一,学科、专业与课程相统一,教师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方向与学科方向和区域产业发展相统一”的“三统一”原则,打造以康养文旅为核心、各专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专业集群。学校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遴选培养学科建设带头人10人,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采用柔性引进或岗位聘任等方式引进知名学者、专家教授20余人。坚持对接产业需求与教育目标,成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深蓝现代服务产业学院,不断拓展育人空间。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优势专业集群。学校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社区公共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生产商业服务和生活消费服务等专业群,推动康养文旅领域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研究。围绕行业产业相关领域,以递进式、平行式两种不同方式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效。
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为纽带贯通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人才培养核心,构建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定第一批22个应用型本科专业作为试点开展建设工作,同时组织制修订800余门应用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加强有组织科研 提升学术水平
学校按照“学科团队—重点平台—高层次项目—标志性成果”循环发展路径实施有组织科研,构建“精目标、强团队、成体系”科研组织模式,推动科研创新提质增效。
近5年,学校获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22个;获省级青创科技团队13个;立项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社科等基金项目300余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文化创新奖等省级科研奖励15项。学校获应用型成果28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47项。
学校鼓励教师以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校本教材、院本教材,以科研反哺教学、促进教研科研成果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鼓励教师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带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融入区域经济发展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聚焦山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济南市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市校融合,完善校政合作、校地联动机制和运行模式。完善多主体合作机制,建设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学校教师依托应用型研究平台,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等服务。学校参与编制标准和行业指南等10余项,承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354项。
学校遵循“集聚智慧、培育特色、瞄准目标、服务社会”原则,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济南市、历城区政府、相关企业的全方位联动,积极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先后立项济南市市校融合战略工程等校地合作项目20余项。
未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将持续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科教融合推动教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以产教融合促进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协同发展,切实推动学校“一体两翼”办学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龙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