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引侗戏进高校 推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婉露 《光明日报》( 2024年08月29日 12版)

      为弘扬民族文化,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启动了“非遗正青春,侗戏进校园”活动,旨在将侗戏这一传统而独特的民族艺术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欣赏、学习、探索中感受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学院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侗戏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贡献力量,推动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

    多举措传承文化遗产

      侗戏,作为侗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让学生更好理解和学习侗戏,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丰富的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学院邀请侗族文化专家和侗戏非遗传承人来校举办讲座,详细讲解侗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传授侗戏的唱腔和表演技巧;开设侗戏兴趣小组,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与排演侗戏剧目,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学院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侗族服饰展示活动向学生展示传统的侗族盛装和日常便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族文化艺术和独特审美;侗族美食体验活动将糯米饭、腌鱼、卷粉等侗族传统美食带入校园,让学生亲身感受侗族人民的生活气息;线上直播活动则向更多人传播侗族文化,学生通过参与直播互动,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学院新媒体中心广泛收集、精心整理各类侗戏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积极搭建侗戏文化资源库,涵盖丰富的历史资料、精彩的表演视频、珍贵的照片等,面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方便随时查阅、深入了解侗戏文化,为师生学习研究侗戏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料。新媒体中心还大力设计开发侗戏文创产品,鼓励学生参与创意构思、设计制作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才能,为文创产品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侗戏文化,进一步增强对侗戏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学院积极推动侗戏进校园,打造教育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院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学院将侗戏引入校园,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提升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兴趣与热爱,激励学生将专业技能与侗戏相结合,为侗戏的发展、创新、传播贡献力量。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深入黔东南榕江县车江村,用镜头记录侗戏的生动画面,通过深度报道,讲述侗戏从清朝到现代舞台的演变历程,并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侗戏演员精湛的唱腔和独特的演出风格。相关作品在校园内引起师生强烈共鸣,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为侗戏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侗戏的过程中,掌握侗戏的八字步、甩手、扇掩面和各种手势,同时大胆创新,与专业老师及非遗传承人一起将侗戏的韵律和动作元素与现代舞蹈的编排手法相结合,创作出《战火中的青春》《一枚银币》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侗族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在校庆、职业活动周、毕业典礼、迎新晚会上获得一致好评。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为侗戏演出舞台进行舞美设计及系列宣传海报、广告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侗戏的活动中来,效果良好。

      学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侗戏课程与活动,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中,增强文化传承、文化自信的意识和担当,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侗戏进高校,是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及民族文化守护者的共同担当与使命。系列举措不但为侗族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积极力量,还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推动民族文化精髓在新时代绽放异彩。学院将持续依托教育的强大力量,促使非遗的火种代代相传,积极通过民族文化教育不断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的持久繁荣与发展。

      (作者:刘婉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